Facets

Configure...

Time: PT0.601S

Total number of hits: 45561

Result matrix

Searching in texts for

Found 45561 matches, showing 651 to 700

Sorting is disabled, since we have more than 5000 hits.
Select a facet from the display to the left to filter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hits and apply sorting or click here to change the setting.

651 史記 / 《夏本紀第二》 嶓冢瀁, 東流為漢, 又東為蒼浪之水, 過三澨,
652 史記 / 《夏本紀第二》 汶山江,東別為沱, 又東至于醴, 過九江, 至于東陵,
652 史記 / 《夏本紀第二》 東迆北會于匯, 東為中江, 入于海。 沇水, 東為濟, 入于河, 泆為滎,
653 史記 / 《夏本紀第二》 淮自桐柏, 東會于泗、沂, 東入于海。
654 史記 / 《夏本紀第二》 渭自鳥鼠同穴, 東會于灃, 又東北至于涇, 東過漆、沮,
654 史記 / 《夏本紀第二》 又東北至于涇, 東過漆、沮, 入于河。 雒自熊耳, 東北會于㵎、瀍, 又東會于伊, 東北入于河。
655 史記 / 《夏本紀第二》 帝舜朝, 禹、伯夷、皋陶相與語帝前。 皋陶述其謀曰: 「信其德, 謀明輔和。 」
656 史記 / 《夏本紀第二》 「女言致可績行。 」 皋陶曰: 「余未有知, 思贊哉。 」
657 史記 / 《夏本紀第二》 州十二師, 外薄四海, 咸建五長, 各有功。 苗頑不即功, 帝其念哉。 」
658 史記 / 《夏本紀第二》 帝曰: 「吾德, 乃女功序之也。 」
659 史記 / 《殷本紀》 伊尹曰: 「明哉! 言能聽, 乃進。 君國子民, 為善者皆在王官。 勉哉,
660 史記 / 《殷本紀》 乃為有莘氏媵臣, 負鼎俎, 以滋味說湯, 致于王。 或曰, 伊尹處士, 湯使人聘迎之,
661 史記 / 《殷本紀》 帝乃弗予, 有狀。 先王言不可不勉。 』 曰: 『不, 毋之在國, 女毋我怨。 』 」 以令諸侯。
662 史記 / 《殷本紀》 帝小甲崩, 弟雍己立, 是為帝雍己。 殷衰, 諸侯或不至。
663 史記 / 《殷本紀》 治亳, 行湯之政, 然後百姓由寧, 殷復興。 諸侯來朝, 以其遵成湯之德也。
664 史記 / 《殷本紀》 嗚呼! 王嗣敬民, 罔非天繼, 常祀毋禮于棄。 」 武丁修政行德, 天下咸驩, 殷復興。
664 史記 / 《殷本紀》 常祀毋禮于棄。 」 武丁修政行德, 天下咸驩, 殷復興。
665 史記 / 《殷本紀》 帝武乙無, 為偶人, 謂之天神。 與之博,
666 史記 / 《周本紀》 民賴其慶。 百姓懷之, 多徙而保歸焉。 周之興自此始, 故詩人歌樂思其德。 公劉卒, 子慶節立,
667 史記 / 《周本紀》 古公卒, 季歷立, 是為公季。 公季脩古公遺, 篤於行義, 諸侯順之。
668 史記 / 《周本紀》 西伯蓋即位五十年。 其囚羑里, 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 詩人西伯, 蓋受命之年稱王而斷虞芮之訟。
669 史記 / 《周本紀》 其明日, 除, 脩社及商紂宮。 及期, 百夫荷罕旗以先驅。
670 史記 / 《周本紀》 問箕子殷所以亡。 箕子不忍言殷惡, 以存亡國宜告。 武王亦醜,故問以天。 武王病。 天下未集,群公懼,
671 史記 / 《周本紀》 居九鼎焉。 曰: 「此天下之中, 四方入貢里均。 」 作《召誥》 、 《洛誥》 。
672 史記 / 《周本紀》 康王卒, 子昭王瑕立。 昭王之時, 王微缺。 昭王南巡狩不返, 卒於江上。 其卒不赴告,
673 史記 / 《周本紀》 是為穆王。 穆王即位, 春秋已五十矣。 王衰微, 穆王閔文武之缺, 乃命伯臩申誡太僕國之政, 作《臩命》 。
673 史記 / 《周本紀》 穆王即位, 春秋已五十矣。 王衰微, 穆王閔文武之缺, 乃命伯臩申誡太僕國之政, 作《臩命》 。 復寧。
674 史記 / 《周本紀》 三十四年, 王益嚴, 國人莫敢言, 路以目。
675 史記 / 《周本紀》 於是宣王聞之, 有夫婦賣是器者, 宣王使執而戮之。 逃於, 而見鄉者後宮童妾所棄妖子出於路者, 聞其夜啼, 哀而收之,
676 史記 / 《周本紀》 秦借兩周之閒, 將以伐韓, 周恐借之畏於韓, 不借畏於秦。
677 史記 / 《秦本紀》 秦仲立三年, 周厲王無, 諸侯或叛之。 西戎反王室, 滅犬丘大駱之族。
678 史記 / 《秦本紀》 曰: 「戎無, 侵奪我岐、豐之地, 秦能攻逐戎, 即有其地。 」
679 史記 / 《秦本紀》 丕鄭子丕豹奔秦, 說繆公曰: 「晉君無, 百姓不親, 可伐也。 」 繆公曰:
680 史記 / 《秦本紀》 「后子富如此, 何以自亡? 」 對曰: 「秦公無, 畏誅, 欲待其後世乃歸。 」 三十九年,
681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遷, 勿奪爵。 自今以來, 操國事不如嫪毐、不韋者籍其門, 視此。
682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作之咸陽北阪上, 南臨渭, 自雍門以東至涇、渭, 殿屋複周閣相屬。 所得諸侯美人鍾鼓, 以充入之。
683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自極廟通酈山, 作甘泉前殿。 築甬, 自咸陽屬之。
683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自極廟通酈山, 作甘泉前殿。 築甬, 自咸陽屬之。 是歲, 賜爵一級。
683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自咸陽屬之。 是歲, 賜爵一級。 治馳
684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從臣思迹, 本原事業, 祗誦功德。 治運行, 諸產得宜, 皆有法式。 大義休明,
685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以明人事, 合同父子。 聖智仁義, 顯白理。
686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昭明宗廟, 體行德, 尊號大成。 群臣相與誦皇帝功德,
687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昭臨朝陽。 觀望廣麗, 從臣咸念, 原至明。
688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旋, 遂之琅邪, 上黨入。
689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遂興師旅, 誅戮無, 為逆滅息。 武殄暴逆, 文復無罪,
690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古者天下散亂, 莫之能一, 是以諸侯並作, 語皆古以害今, 飾虛言以亂實,
691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三十五年, 除九原抵雲陽, 塹山堙谷, 直通之。
691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三十五年, 除九原抵雲陽, 塹山堙谷, 直通之。 於是始皇以為咸陽人多,
692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南北五十丈, 上可以坐萬人, 下可以建五丈旗。 周馳為閣, 自殿下直抵南山。
693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表南山之顛以為闕。 為復, 自阿房渡渭, 屬之咸陽, 以象
693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自阿房渡渭, 屬之咸陽, 以象天極閣絕漢抵營室也。
694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吾慕真人, 自謂『真人』 , 不稱『朕』 。 」 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相連, 帷帳鍾鼓美人充之, 各案署不移徙。
695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秋,使者從關東夜過華陰平舒, 有人持璧遮使者曰: 「為吾遺滈池君。 」 因言曰:
696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行從直至咸陽, 發喪。 太子胡亥襲位, 為二世皇帝。
697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閻樂前即二世數曰: 「足下驕恣, 誅殺無, 天下共畔足下, 足下其自為計。 」 二世曰:
698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降軹旁。 沛公遂入咸陽, 封宮室府庫, 還軍霸上。
699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傾耳而聽, 重足而立, 拑口而不言。 是以三主失, 忠臣不敢諫, 智士不敢謀, 天下已亂,
700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故周五序得其, 而千餘歲不絕。 秦本末並失, 故不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