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ts

Configure...

Time: PT0.47S

Total number of hits: 45561

Result matrix

Searching in texts for

Found 45561 matches, showing 101 to 150

Sorting is disabled, since we have more than 5000 hits.
Select a facet from the display to the left to filter and reduce the number of hits and apply sorting or click here to change the setting.

101 抱朴子 / 內篇 悉仕於世,不便遐遁,而中世以來,為之士,莫不飄然絕跡幽隱,何也? 」抱朴子答曰:
101 抱朴子 / 內篇 抱朴子答曰: 「曩古純朴,巧僞未萌,其信者,則勤而學之,其不信者,則嘿然而已。
101 抱朴子 / 內篇 雕僞彌深,玄淡之化廢,而邪俗之黨繁,既不信,好為訕毀,謂真正為妖訛,以神仙為誕妄,
101 抱朴子 / 內篇 而芝蓂不秀,世俗醜正,慢辱將臻,彼有者,安得不超然振翅乎風云之表,而翻爾藏軌於玄漠之際乎?山林之中非有也,
101 抱朴子 / 內篇 彼有者,安得不超然振翅乎風云之表,而翻爾藏軌於玄漠之際乎?山林之中非有也,而為者必入山林,誠欲遠彼腥膻,而即此清凈也。
101 抱朴子 / 內篇 安得不超然振翅乎風云之表,而翻爾藏軌於玄漠之際乎?山林之中非有也,而為者必入山林,誠欲遠彼腥膻,而即此清凈也。夫入九室以精思,
101 抱朴子 / 內篇 得意嵩岫,豈不有以乎?或云:上士得於三軍,中士得於都市,下士得於山林,此皆為仙藥已成,
101 抱朴子 / 內篇 豈不有以乎?或云:上士得於三軍,中士得於都市,下士得於山林,此皆為仙藥已成,未欲昇天,
101 抱朴子 / 內篇 或云:上士得於三軍,中士得於都市,下士得於山林,此皆為仙藥已成,未欲昇天,雖在三軍,
101 抱朴子 / 內篇 而下士未及於此,故止山林耳。不謂人之在上品者,初學當止於三軍都市之中而得也,然則黃老可以至今不去也。 」
102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曰: 「之為源本,儒之為末流,既聞命矣,今之小異,
102 抱朴子 / 內篇 不榮乎達,不戚乎毀,不悅乎譽,家之業也。儒者祭祀以祈福,而者履正以禳邪。儒者所愛者勢利也,
102 抱朴子 / 內篇 不悅乎譽,家之業也。儒者祭祀以祈福,而者履正以禳邪。儒者所愛者勢利也,家所寶者無欲也。儒者汲汲於名利,
102 抱朴子 / 內篇 儒者祭祀以祈福,而者履正以禳邪。儒者所愛者勢利也,家所寶者無欲也。儒者汲汲於名利,而家抱一以獨善。儒者所講者,
102 抱朴子 / 內篇 儒者所愛者勢利也,家所寶者無欲也。儒者汲汲於名利,而家抱一以獨善。儒者所講者,相研之簿領也。家所習者,
102 抱朴子 / 內篇 家抱一以獨善。儒者所講者,相研之簿領也。家所習者,遣情之教戒也。夫者,其為也,
102 抱朴子 / 內篇 相研之簿領也。家所習者,遣情之教戒也。夫者,其為也,善自修以成務;其居也,
103 抱朴子 / 內篇 其用遠而業貴,其事大而辭美,有國有家不易之制也。為之士,不營禮教,不顧大倫,侶狐貉於草澤之中,
103 抱朴子 / 內篇 非兼愛之謂耶?又陳梗概,粗抗一隅。夫體以匠物,寶德以長生者,黃老是也。黃帝能治世致太平,
103 抱朴子 / 內篇 未聞有疵毀之辭,而末世庸民,不得其門,修儒墨而毀家,何異子孫而罵詈祖考哉?是不識其所自來,亦已甚矣。
103 抱朴子 / 內篇 不博達理,告頑令嚚,崇飾惡言,誣詰家,說糟粕之滓,則若睹駿馬之過隙也,涉精神之淵,
103 抱朴子 / 內篇 入宴常陽於瑤房之中,曷為當侶狐貉而偶猿狖乎?所謂不知而作也。夫也者,逍遙虹霓,翱翔丹霄,鴻崖六虛,
104 抱朴子 / 內篇 而偃蓋亦終不溢也。戶上刻石為科斗字,曰得服石蜜芝一斗者壽萬歲。諸士共思惟其處,不可得往,唯當以碗器著勁竹木端以承取之,然竟未有能為之者。
105 抱朴子 / 內篇 欲得王相專和之日,支乾上下相生為佳。此諸芝名山多有之,但凡庸士,心不專精,行穢德薄,又不曉入山之術,
106 抱朴子 / 內篇 玉之別名也。令人身飛輕舉,不但地仙而已。然其遲成,服一二百斤,乃可知耳。玉可以烏米酒及地榆酒化之為水,
107 抱朴子 / 內篇 亦可以龍膏煉之,然三服,輒大如彈丸者,又非清貧士所能得也。
108 抱朴子 / 內篇 餌之一年,老者還少,令人徹視見鬼。昔士梁須年七十乃服之,轉更少,至年百四十歲,能夜書,
109 抱朴子 / 內篇 「若仙必可得,聖人已修之矣,而周孔不為之者,是無此可知也。 」抱朴子答曰: 「夫聖人不必仙,仙人不必聖。
109 抱朴子 / 內篇 「夫聖人不必仙,仙人不必聖。聖人受命,不值長生之,但自欲除殘去賊,夷險平暴,制禮作樂,
109 抱朴子 / 內篇 便可得之,不待多才也。有入俗之高真,乃為者之重累也。得合一大藥,知守一養神之要,則長生久視,
109 抱朴子 / 內篇 豈若聖人所修為者云云之無限乎?且夫俗所謂聖人者,皆治世之聖人,非得之聖人,得之聖人,則黃老是也。治世之聖人,
109 抱朴子 / 內篇 且夫俗所謂聖人者,皆治世之聖人,非得之聖人,得之聖人,則黃老是也。治世之聖人,則周孔是也。
110 抱朴子 / 內篇 人事之極號也,不獨於文學而已矣。莊周云:盜有聖人之五焉。妄意而知人之藏者,明也;先入而不疑者,
110 抱朴子 / 內篇 知也;分財均同者,仁也。不得此而成天下大盜者,未之有也。 」
111 抱朴子 / 內篇 或曰: 「聖人之,不得枝分葉散,必總而兼之,然後為聖。 」
112 抱朴子 / 內篇 顏淵具體而微,是聖事有厚薄也。又易曰:有聖人之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
112 抱朴子 / 內篇 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則聖可分之明證也。何為善於德以致神仙者,獨不可謂之為得之聖?苟不有得之聖,
112 抱朴子 / 內篇 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此則聖可分之明證也。何為善於德以致神仙者,獨不可謂之為得之聖?苟不有得之聖,則周孔不得為治世之聖乎?
112 抱朴子 / 內篇 以卜筮者尚其占。此則聖可分之明證也。何為善於德以致神仙者,獨不可謂之為得之聖?苟不有得之聖,則周孔不得為治世之聖乎?既非一矣,
112 抱朴子 / 內篇 此則聖可分之明證也。何為善於德以致神仙者,獨不可謂之為得之聖?苟不有得之聖,則周孔不得為治世之聖乎?既非一矣,何以當責使相兼乎?
112 抱朴子 / 內篇 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氣,自然所稟。故胞胎之中,已含信之性,及其有識,則心好其事,必遭明師而得其法,
113 抱朴子 / 內篇 家寶秘仙術,弟子之中,尤尚簡擇,至精彌久,
113 抱朴子 / 內篇 何為當強以語之邪?既不能化令信之,又將招嗤速謗。故得之士,所以與世人異路而行,異處而止,言不欲與之交,
113 抱朴子 / 內篇 富不足以移之,何肯當自衒於俗士,言我有仙法乎?此蓋周孔所以無緣而知仙也。且夫周孔,蓋是高才大學之深遠者耳,小小之伎,
113 抱朴子 / 內篇 亦安能無事不兼邪?既已著作典謨,安上治民,復欲使之兩知仙,長生不死,以此責聖人,何其多乎?
114 抱朴子 / 內篇 恐人皆知不死之可得,皆必悉委供養,廢進宦而登危浮深,以修斯,是為家無復子孫,國無復臣吏,忠孝並喪,
114 抱朴子 / 內篇 殆天授也。 』以此論之是夏禹不死也,而仲尼又知之;安知仲尼不皆密修其乎?正復使聖人不為此事,未可謂無其效也。人所好惡,
114 抱朴子 / 內篇 人各有意,安可求此以同彼乎?周孔自偶,不信仙,日月有所不照,聖人有所不知,豈可以聖人所不為,
115 抱朴子 / 內篇 凌霄之高,非一簣之積。然升峻者患於垂上而力不足,為者病於方成而志不遂。千倉萬箱,非一耕所得;乾天之木,
115 抱朴子 / 內篇 陶朱之資,必積百千。若乃人退己進,陰子所以窮至也。敬卒若始,羡門所以致云龍也。我志誠堅,
116 抱朴子 / 內篇 而受氣各有多少,多者其盡遲,少者其竭速。其知者補而救之,必先復故,然後方求量表之益。若令服食終日,
116 抱朴子 / 內篇 則肉飛骨騰,導引改朔,則羽翮參差,則世閒無不信之民也。患乎升勺之利未堅,而鍾石之費相尋,根柢之據未極,
116 抱朴子 / 內篇 根柢之據未極,而冰霜之毒交攻。不知過之在己,而反云之無益,故捐丸散而罷吐納矣。故曰非長生難也,聞難也;
116 抱朴子 / 內篇 而反云之無益,故捐丸散而罷吐納矣。故曰非長生難也,聞難也;非聞難也,行之難也;非行之難也,
116 抱朴子 / 內篇 故捐丸散而罷吐納矣。故曰非長生難也,聞難也;非聞難也,行之難也;非行之難也,終之難也。
116 抱朴子 / 內篇 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師能授人方書,不能使人必為也。夫修猶如播穀也,成之猶收積也。厥田雖沃,水澤雖美,
116 抱朴子 / 內篇 積一所以至億也。若能愛之於微,成之於著,則幾乎知矣。 」
117 抱朴子 / 內篇 昔黃帝生而能言,役使百靈,可謂天授自然之體者也,猶復不能端坐而得。故陟王屋而受丹經,到鼎湖而飛流珠,登崆峒而問廣成,
117 抱朴子 / 內篇 之具茨而事大隗,適東岱而奉中黃,入金谷而諮涓子,養則資玄素二女,精推步則訪山稽力牧,講占候則詢風後,著體診則受雷岐,
117 抱朴子 / 內篇 相地理則書青烏之說,救傷殘則綴金冶之術。故能畢該秘要,窮盡真,遂昇龍以高躋,與天地乎罔極也。然按神仙經,
118 抱朴子 / 內篇 此諸說雖異,要於為仙也。言黃帝仙者,見於書及百家之說者甚多,而儒家不肯長奇怪,開異塗,務於禮教,
119 抱朴子 / 內篇 「彭祖八百,安期三千,斯壽之過人矣。若果有不死之,被何不遂仙乎?豈非稟命受氣,自有脩短,
119 抱朴子 / 內篇 殷王遣採女從受房中之術,行之有效,欲殺彭祖,以絕其,彭祖覺焉而逃去。去時年七八百餘,非為死也。
119 抱朴子 / 內篇 至於問安期以長生之事,安期答之允當,始皇惺悟,信世閒之必有仙,既厚惠遺,又甘心欲學不死之事,但自無明師也,
120 抱朴子 / 內篇 蛇蝮螫之,致多死事,非一條也。或修晚暮,而先自損傷已深,難可補復。補復之益,
120 抱朴子 / 內篇 而疾隨復作,所以剋伐之事,亦何緣得長生哉?或年老為而得仙者,或年少為而不成者,何哉?彼雖年老而受氣本多,
120 抱朴子 / 內篇 所以剋伐之事,亦何緣得長生哉?或年老為而得仙者,或年少為而不成者,何哉?彼雖年老而受氣本多,受氣本多則傷損薄,
120 抱朴子 / 內篇 如此,則不得上藥,不能救也。凡為而不成,營生而得死者,其人非不有氣血也。然身中之所以為氣為血者,
120 抱朴子 / 內篇 龍碗墜地,而脆者獨破。由茲以觀,則人之無,體已素病,因風寒暑濕者以發之耳。苟能令正氣不衰,
120 抱朴子 / 內篇 苟能令正氣不衰,形神相衛,莫能傷也。凡為者,常患於晚,不患於早也。恃年紀之少壯,
121 抱朴子 / 內篇 抱朴子曰: 「亦何獨斯哉?然長生之要,在乎還年之。上士知之,可以延年除病;其次不以自伐者也。
121 抱朴子 / 內篇 陰陽不交,傷也;積傷至盡則早亡,早亡非也。是以養生之方,唾不及遠,行不疾步,
122 抱朴子 / 內篇 抱朴子曰: 「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是以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過乎長生之方也。故血盟乃傳,傳非其人,
122 抱朴子 / 內篇 亦當同以為妖訛。然時頗有識信者,復患於不能勤求明師。夫曉至要得真者,誠自甚稀,非倉卒可值也。然知之者,
122 抱朴子 / 內篇 然求而不得者有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世閒自有奸僞圖錢之子,而竊士之號者,不可勝數也。然此等復不謂挺無所知也,皆復粗開頭角,
122 抱朴子 / 內篇 不令得行,廣尋奇士異人,而告之曰,盡於此矣。以誤於有志者之不少,可嘆可恚也。或聞有曉消五云、飛八石、轉九丹、冶黃白、水瓊瑤、化朱碧、凝霜雪於神爐、採靈芝於嵩岳者,
122 抱朴子 / 內篇 萬未有一乎?諦而念之,亦無以笑彼夏蟲朝菌也。蓋不知者之所至悲矣。裏語有之:人在世閒,日失一日,
122 抱朴子 / 內篇 是知聖人亦不樂速死矣。俗人見莊周有大夢之喻,因復競共張齊死生之論。蓋詭強達,陽作違抑之言,皆仲尼所為破律應煞者也。今察諸有此談者,
122 抱朴子 / 內篇 此但能說死人之餘言耳。帝王之貴,猶自卑降以敬事之。世閒或有欲試修長生之者,而不肯謙下於堪師者,直爾蹴迮,從求至要,
122 抱朴子 / 內篇 不得已當以浮淺示之,豈足以成不死之功哉?亦有人皮膚好喜,而信之誠,不根心神,有所索欲,陽為曲恭,
122 抱朴子 / 內篇 陳安世者,年十三歲,蓋灌叔本之客子耳,先得仙。叔本年七十皓首,朝夕拜安世曰,尊德貴,
122 抱朴子 / 內篇 先得仙。叔本年七十皓首,朝夕拜安世曰,尊德貴,先得者則為師矣,吾不敢倦執弟子之禮也。由是安世告之要方,
122 抱朴子 / 內篇 叔本年七十皓首,朝夕拜安世曰,尊德貴,先得者則為師矣,吾不敢倦執弟子之禮也。由是安世告之要方,遂復仙去矣。
122 抱朴子 / 內篇 夫人生先受精神於天地,後稟氣血於父母,然不得明師,告之以度世之,則無由免死,鑿石有餘焰,年命已凋頹矣。
123 抱朴子 / 內篇 「古人質正,貴行賤言,故為政者不尚文辨,修者不崇辭說。風俗衰薄,外飾彌繁,方策既山積於儒門,
123 抱朴子 / 內篇 初學之徒,即未便可授以大要。又亦人情以本末殷富者為快。故後之知者,乾吉容嵩桂帛諸家,各著千所篇,然率多教誡之言,
123 抱朴子 / 內篇 藥成分之,足以使之不死而已,而終年不以其方文傳之。故世閒士,知金丹之事者,萬無一也。而管見之屬,
123 抱朴子 / 內篇 以索延年,惑亦甚矣。或頗有好事者,誠欲為,而不能勤求明師,合作異藥,而但晝夜誦講不要之書,
123 抱朴子 / 內篇 而望千倉之收,用力雖盡,不得其所也。所謂適楚而燕,馬雖良而不到,非行之不疾,然失其也。
123 抱朴子 / 內篇 所謂適楚而燕,馬雖良而不到,非行之不疾,然失其也。或有性信而喜信人,其聰明不足以校練真僞,揣測深淺;
123 抱朴子 / 內篇 云我有秘書,便守事之。而庸人小兒,多有外託有之名,名過其實,由於誇誑,內抱貪濁,
123 抱朴子 / 內篇 彼得門人之力。或以致富,辨逐之雖久,猶無成人之,愚夫故不知此人不足可事,何能都不與悟,自可悲哉!
123 抱朴子 / 內篇 陋狹之夫,行淺德薄,功微緣少,不足成人之,亦無功課以塞人重恩也。深思其趣,勿令徒勞也。 」
124 抱朴子 / 內篇 抱朴子曰: 「諸虛名之士,既善為誑詐,以欺學者;又多護短匿愚,
124 抱朴子 / 內篇 蠢爾守窮,面牆而立;又不但拱默而已,乃復憎忌於實有者而謗毀之,恐彼聲名之過己也。此等豈有意於長生之法哉?為欲以合致弟子,
124 抱朴子 / 內篇 其後必受斯殃也。夫貧者不可妄云我富也,賤者不可虛云我貴也,況德之事實無,而空養門生弟子乎?凡俗之人,猶不宜懷妒善之心,
124 抱朴子 / 內篇 而空養門生弟子乎?凡俗之人,猶不宜懷妒善之心,況於士,尤應以忠信快意為生者也,云何當以此之𠍯然函胸臆閒乎?人自不能聞見神明,
124 抱朴子 / 內篇 令庸兒不得盡其稱,稱而不問不對,對必辭讓而後言。何其士之人,強以不知為知,以無有為有,虛自衒燿,
125 抱朴子 / 內篇 而人能救之者,必不為之吝勞辱而憚卑辭也,必獲生生之功也。今雜猥士之輩,不得金丹大法,必不得長生可知也。雖治病有起死之效,
125 抱朴子 / 內篇 必將為之。況但躬親灑掃,執巾竭力於勝己者,可以見教之不死之,亦何足為苦,而蔽者憚焉。假令有人,
126 抱朴子 / 內篇 抱朴子曰: 「昔者之著書多矣,莫不務廣浮巧之言,以崇玄虛之旨,未有究論長生之階徑,
126 抱朴子 / 內篇 莫不務廣浮巧之言,以崇玄虛之旨,未有究論長生之階徑,箴砭為之病痛,如吾之勤勤者也。實欲令迷者知反,失之東隅,
126 抱朴子 / 內篇 過而能改,日月之蝕,睎顏氏之子也。又欲使將來之好生者,審於所託,故竭其忠告之良謀,而不飾淫麗之言,
127 抱朴子 / 內篇 抱朴子曰: 「深念學藝養生者,隨師不得其人,竟無所成,而使後之有志者,
128 抱朴子 / 內篇 一服守中十年五年者及吞氣服符飲神水輩,但為不飢耳,體力不任勞也。書雖言欲得長生,腸中當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
128 抱朴子 / 內篇 當以葵子豬膏下之,則所作美食皆下,不壞如故也。洛陽有士董威輦,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陳子敘共守事之,
128 抱朴子 / 內篇 常止白社中,了不食,陳子敘共守事之,從學積久,乃得其方,云以甘草、防風、莧實之屬十許種搗為散,先服方寸匕,
128 抱朴子 / 內篇 使入肺;冬服辰星黑氣,使入腎。又中岳士郗元節食六戊之精,亦大有效。假令甲子之旬,有戊辰之精,
128 抱朴子 / 內篇 歲勝一歲,正爾,可久無嫌也。夫長生得者,莫不皆由服藥吞氣,而達之者而不妄也。夫服藥斷穀者,
128 抱朴子 / 內篇 問之云,斷穀亡精費氣,最大忌也。余亦屢見淺薄士輩,為欲虛曜奇怪,招不食之名,而實不知其
128 抱朴子 / 內篇 余亦屢見淺薄士輩,為欲虛曜奇怪,招不食之名,而實不知其,但虛為不啖羹飯耳。至於飲酒,日中斗餘,
128 抱朴子 / 內篇 凡酒客但飲酒食脯而不食穀,皆自堪半歲一歲而不蹙頓矣,未名絕穀耳。吳有士石春,每行氣為人治病,輒不食,以須病者之愈,
129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不寒之。抱朴子曰: 「或以立冬之日,服六丙六丁之符,
130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不熱之。抱朴子曰: 「或以立夏日,服六壬六癸之符,
131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辟五兵之。抱朴子答曰: 「吾聞吳大皇帝曾從介先生受要云,但知書北斗字及日月字,
131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辟五兵之。抱朴子答曰: 「吾聞吳大皇帝曾從介先生受要云,但知書北斗字及日月字,便不畏白刃。帝以試左右數十人,
131 抱朴子 / 內篇 呼四方之長,亦有明效。今世之人,亦有得禁辟五兵之,往往有之。 」
132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隱淪之。抱朴子曰: 「神有五,坐在立亡其數焉。
132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隱淪之。抱朴子曰: 「神有五,坐在立亡其數焉。然無益於年命之事,但在人閒無故而為此,
133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曰: 「為者可以不病乎? 」抱朴子曰: 「養生之盡理者,既將服神藥,
133 抱朴子 / 內篇 所修無恆,又苦懈怠不勤,故不得不有疹疾耳。苦徒有信之心,而無益己之業,年命在孤虛之下,體有損傷之危,
133 抱朴子 / 內篇 則生諸疾病,先有疹患者,則令發動。是故古之初為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凡庸士,
133 抱朴子 / 內篇 是故古之初為者,莫不兼修醫術,以救近禍焉。凡庸士,不識此理,恃其所聞者,大至不關治病之方。
134 抱朴子 / 內篇 「將來吉凶,安危去就,知之可全身,為有乎? 」
135 抱朴子 / 內篇 冠服彩色,不與世同,皆有經圖。欲修其,當先暗誦所當致見諸神姓名位號,識其衣冠。不爾,
135 抱朴子 / 內篇 率欲得靜漠幽閒林麓之中,外形不經目,外聲不入耳,其必成也。三童九女節壽君,九首蛇軀百二十官,雖來勿得熟視也。
135 抱朴子 / 內篇 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十二窮奇,後從三十六辟邪,雷電在上,晃晃昱昱,
136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堅齒之。抱朴子曰: 「能養以華池,浸以醴液,
137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聰耳之。抱朴子曰: 「能龍導虎引,熊經龜咽,
138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明目之。抱朴子曰: 「能引三焦之昇景,召大火於南離,
139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登峻涉險、遠行不極之。抱朴子曰: 「惟服食大藥,則身輕力勁,
139 抱朴子 / 內篇 若能乘蹻者,可以周流天下,不拘山河。凡乘蹻有三法:一曰龍蹻,二曰虎蹻,三曰鹿盧蹻。
140 抱朴子 / 內篇 金木之年,必有大疫,萬人餘一,敢問辟之。 」抱朴子曰: 「仙人入瘟疫秘禁法,思其身為五玉。
140 抱朴子 / 內篇 或閉氣思力士,操千斤金鎚,百二十人以自衛。或用射鬼丸、赤車使者丸、冠軍丸、徐長卿散、玉函精粉、青年士熏身丸、崔文黃散、草玉酒、黃庭丸、皇符、老子領中符、赤鬚子桃花符,皆有良效者也。 」
141 抱朴子 / 內篇 金也。白者,銀也。古人秘重其,不欲指斥,故隱之云爾。或題篇云庚辛,
141 抱朴子 / 內篇 而余貧苦無財力,又遭多難之運,有不已之無賴,兼以路梗塞,藥物不可得,竟不遑合作之。余今告人言,
141 抱朴子 / 內篇 亦不可以一概斷也。所以勤勤綴之於翰墨者,欲令將來好奇賞真之士,見余書而具論之意耳。夫變化之術,何所不為。蓋人身本見,
141 抱朴子 / 內篇 一切謂為不然,不亦陋哉?又俗人以劉向作金不成,便云天下果無此,是見田家或遭水旱不收,便謂五穀不可播殖得也。成都內史吳大文,
141 抱朴子 / 內篇 便謂五穀不可播殖得也。成都內史吳大文,博達多知,亦自說昔事士李根,見根煎鉛錫,以少許藥如大豆者投鼎中,以鐵匙攪之,
141 抱朴子 / 內篇 食頃發之,已成銀。偉大驚曰,近在汝處,而不早告我,何也?妻曰,
141 抱朴子 / 內篇 偉乃與伴謀撾笞伏之。妻輒知之,告偉言,必當傳其人,得其人,路相遇輒教之;如非其人,
141 抱朴子 / 內篇 告偉言,必當傳其人,得其人,路相遇輒教之;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
141 抱朴子 / 內篇 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猶不出也。偉逼之不止,妻乃發狂,裸而走,
141 抱朴子 / 內篇 洽聞之士也,而事之不經者,多所不信。後有士說黃白之方,乃試令作之,云以鐵器銷鉛,以散藥投中,
141 抱朴子 / 內篇 又銷此銀,以他藥投之,乃作黃金。又從此士學徹視之方,行之未百日,夜臥即便見天文及四鄰了了,不覺復有屋舍籬障。
141 抱朴子 / 內篇 以妨民時,不知止足,以飾無用。及欲為,志求長生者,復兼商賈,不敦信讓,
141 抱朴子 / 內篇 非真則詐僞也。 」鄭君答余曰: 「世閒金銀皆善,然士率皆貧。故諺云,無有肥仙人富士也。師徒或十人或五人,
141 抱朴子 / 內篇 「世閒金銀皆善,然士率皆貧。故諺云,無有肥仙人富士也。師徒或十人或五人,亦安得金銀以供之乎?又不能遠行採取,
141 抱朴子 / 內篇 故其方曰,可以為釘。明其堅勁也。此則得夫自然之也。故其能之,何謂詐乎?詐者謂以曾青塗鐵,
141 抱朴子 / 內篇 河車可作銀,立則可成,成則為真,子得其,可以仙身。黃山子曰:天地有金,
141 抱朴子 / 內篇 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古人豈欺我哉?但患知此者多貧,而藥或至賤而生遠方,非亂世所得也。若戎鹽鹵鹹皆賤物,
141 抱朴子 / 內篇 況於黃白之術乎?今能為之者,非徒以其價貴而秘之矣,此一成,則可以長生。長生之道,之至也,
141 抱朴子 / 內篇 一成,則可以長生。長生之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凡方書所名藥物,又或與常藥物同而實非者,
142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登山之。抱朴子曰: 「凡為合藥,及避亂隱居者,
142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登山之。抱朴子曰: 「凡為合藥,及避亂隱居者,莫不入山。然不知入山法者,
142 抱朴子 / 內篇 其精悉能假託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試人,唯不能於鏡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入山士,皆以明鏡徑九寸已上,懸於背後,則老魅不敢近人。
142 抱朴子 / 內篇 並精思於蜀云臺山石室中,忽有一人著黃練單衣葛巾,往到其前曰,勞乎士,乃辛苦幽隱!於是二人顧視鏡中,乃是鹿也。
142 抱朴子 / 內篇 余聞鄭君之言如此,實復不能具知其事也。余師常告門人曰: 「夫人求,如憂家之貧,如愁位之卑者,豈有不得耶?
143 抱朴子 / 內篇 必為山神所試。又所求不得,所作不成。不但士,凡人以此日入山,皆凶害,與虎狼毒蟲相遇也。 」
144 抱朴子 / 內篇 入山當以保日及義日,若專日者大吉,以制日伐日必死,又不一一之也。余少有入山之志,由此乃行學遁甲書,乃有六十餘卷,
144 抱朴子 / 內篇 當訪索知之者,亦終不乏於世也。遁甲中經曰,欲求,以天內日天內時,劾鬼魅,施符書;
144 抱朴子 / 內篇 日月無光,人鬼不能見也。又曰,求仙入名山者,以六癸之日六癸之時,一名天公日,必得度世也。
144 抱朴子 / 內篇 以左足從右足並,是三步也。如此,禹步之畢矣。凡作天下百術,皆宜知禹步,不獨此事也。 」
145 抱朴子 / 內篇 凡九字,常當密祝之,無所不辟。要不煩,此之謂也。 」
146 抱朴子 / 內篇 山中見鬼來喚人,求食不止者,以白茅投之即死也。山中鬼常迷惑使失徑者,以葦杖投之既死也。山中寅日,有自稱虞吏者,
147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隱居山澤辟蛇蝮之。抱朴子曰: 「昔圓丘多大蛇,又生好藥,
147 抱朴子 / 內篇 而其毒不泄,乃以牙咬大竹及小木,皆即燋枯。今為士人入山,徒知大方,而不曉辟之之,亦非小事也。
147 抱朴子 / 內篇 皆即燋枯。今為士人入山,徒知大方,而不曉辟之之,亦非小事也。未入山,當預止於家,
148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曰: 「江南山谷之閒,多諸毒惡,辟之有乎? 」抱朴子答曰: 「中州高原,土氣清和,
148 抱朴子 / 內篇 不過入地一尺則得也,陰乾末帶之,夏天自辟射工也。若士知一禁方,及洞百禁,常存禁及守真一者,則百毒不敢近之,
149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 「士山居,棲岩庇岫,不必有絪縟之溫,直使我不畏風濕,
149 抱朴子 / 內篇 雖當風臥濕。不能傷也。服此七藥,皆謂始學者耳。姚先生但服三陽液,便袒臥冰上,了不寒振。
149 抱朴子 / 內篇 姚先生但服三陽液,便袒臥冰上,了不寒振。此皆介先生及梁有臥石上,及秋冬當風寒,已試有驗,秘法也。 」
150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涉江渡海辟蛇龍之。抱朴子曰: 「士不得已而當游涉大川者,皆先當於水次,
150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涉江渡海辟蛇龍之。抱朴子曰: 「士不得已而當游涉大川者,皆先當於水次,破雞子一枚,以少許粉雜香末,
150 抱朴子 / 內篇 或問曰:辟山川廟堂百鬼之法。抱朴子曰: 「士常帶天水符、及上皇竹使符、老子左契、及守真一思三部將軍者,鬼不敢近人也。其次則論百鬼錄,知天下鬼之名字,
150 抱朴子 / 內篇 再拜受取,內衣領中,辟山川百鬼萬精虎狼蟲毒也。何必士,亂世避難入山林,亦宜知此法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