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
孔子家語 / 在厄第二十 |
則樂其意;
既得之,
又樂其治。
是以有終身之樂,
無一日之憂。
小人則不然,
其未之得也,
|
301 |
孔子家語 / 在厄第二十 |
患弗得之;
既得之,
又恐失之。
是以有終身之憂,
無一日之樂也。
」
|
302 |
孔子家語 /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
吾貧也,
非病也。
」
子貢慚。
終身恥其言之過也。
子貢好販,
與時轉貨,
歷相魯衛而終齊。
|
303 |
孔子家語 /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
而不用吾命。
況大事乎?
」
遂出之,
終身不娶妻。
其子元請焉,
告其子曰:
「高宗以後妻殺孝己,
|
304 |
孔子家語 / 正論解第四十一 |
又何樂焉?
君又在殯,
可乎?
」
文子於是終身不聽琴瑟。
孔子聞之,
曰:
「季子能以義正人,
|
305 |
孔子家語 / 公西赤問第四十四 |
如之何?
」
孔子曰:
「大夫廢其事,
終身不仕,
死則葬之以士禮。
老而致事者,
死則從其列。
」
|
306 |
尹文子 / 大道上 |
自然存焉天地之間,而不期為人用。人必用之,終身各有好惡,而不能辨其名分,名宜屬彼,宜屬我。 |
307 |
尹文子 / 大道上 |
非大王孰能用是? 」宣王悅之。然則宣王用不過三石,而終身自以為九石。三石、實也,九石、名也。宣王悅其名而喪其實。 |
308 |
尹文子 / 大道下 |
「惡紫之奪朱,惡利口之覆邦家。 」斯言足畏,而終身莫悟,危亡繼踵焉。 |
309 |
潛夫論 / 《讚學第一》 |
夫道成於學而藏於書,學進於振而廢於窮。是故董仲舒終身不問家事,景君明經年不出戶庭,得銳精其學而顯昭其業者,家富也; |
310 |
潛夫論 / 《務本第二》 |
弗示以奢;貽之以言,弗貽以財。是故董仲舒終身不問家事,而踈廣不遺賜金。子孫若賢,不待多富; |
311 |
潛夫論 / 《忠貴第十一》 |
見愛如是,豈欲私害之者哉?此其後之封君多矣,或不終身,或不朞月,而莫隕墜,其世無者, |
312 |
潛夫論 / 《浮侈第十二》 |
富者競欲相過,貧者恥不逮及。是故一饗之所費,破終身之本業。 |
313 |
潛夫論 / 《述赦第十六》 |
凡民之所以輕為盜賊,吏之所以易作姦匿者,以赦贖數而有僥望也。若使犯罪之人終身被命,得而必刑,則計姦之謀破,而慮惡之心絕矣。 |
314 |
潛夫論 / 《述赦第十六》 |
乃不可不殺。 」 』言恐人有罪雖小,然非以過差為之也,乃欲終身行之,故雖小,不可不殺也。何則? |
314 |
潛夫論 / 《述赦第十六》 |
既道極厥罪,時亦不可殺。 」言殺人雖有大罪,非欲以終身為惡,乃過誤爾,是不殺也。若此者, |
315 |
潛夫論 / 《交際第三十》 |
志義之士,為不然爾。恩有所結,終身無解;心有所矜,賤而益篤。 《詩》云: |
316 |
潛夫論 / 汪繼培《箋》本交際第三十 |
志義之士,為不然爾。恩有所結,終身無解;心有所矜,賤而益篤。 《詩》云: |
317 |
新書 / 賈誼新書卷一 |
子嬰孤立無親,危弱無輔。三主之惑,終身不悟,亡,不亦宜乎?當此時也, |
318 |
新書 / 賈誼新書卷九 |
故君之信在於所信,所信不信,雖欲論信也,終身不信矣,故所信不可不慎也。事君之道,不過於事父, |
319 |
說苑 / 臣術 |
可謂忠乎? 」對曰: 「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何死焉;諫而見從,終身不亡, |
319 |
說苑 / 臣術 |
終身無難,臣何死焉;諫而見從,終身不亡,臣何送焉。若言不見用,有難而死之, |
320 |
說苑 / 建本 |
有女,其夫死,為之內私壻,終身不嫁。不嫁則不嫁矣,然非貞節之義也。蒼梧之弟, |
321 |
說苑 / 立節 |
田基曰: 「吾聞廉士不恥人,如此而受中牟之功,則中牟之士終身慚矣。 」遂襁負其母,南徙於楚。楚王高其義, |
322 |
說苑 / 貴德 |
忘其親者也,忘其君者也。行須臾之怒而鬭,終身之禍,然乃為之,是忘其身也;家室離散, |
323 |
說苑 / 復恩 |
土亦不生之矣。 」遂歷階而去。文公求之不得,終身誦《甫田》之詩。 |
324 |
說苑 / 尊賢 |
湯湯乎若流水。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
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為鼓琴者。非獨琴若此也,賢者亦然。 |
325 |
說苑 / 尊賢 |
適我願兮。 』今程子天下之賢士也,於是不贈,終身不見。大德毋踰閑,小德出入可也。 」 |
326 |
說苑 / 敬慎 |
故能長久也。 」子夏曰: 「善,請終身誦之。 」 |
327 |
說苑 / 至公 |
吾又殺汝,則是昆弟父子相殺無已時也。 」卒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君子以其不殺為仁,以其不取國為義。夫不以國私身, |
328 |
說苑 / 至公 |
是賣勇也。 」辭不受,遂退隱,終身不見。 《詩》云: 「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 |
329 |
說苑 / 談叢 |
16.188 君子有終身之憂,而無一朝之患,順道而行,循理而言, |
330 |
說苑 / 雜言 |
故言無不聽,行無見疑,君臣兩與,終
身無患。今非得其時,又無其人,直私意不能已, |
331 |
說苑 / 雜言 |
則伯夷、叔齊何為餓死於首陽山之下?子以忠者為必用乎,則鮑莊何為而肉枯,荊公子高終身不顯,鮑焦抱木而立枯,介子推登山焚死?故夫君子博學深謀、不遇時者眾矣, |
332 |
說苑 / 雜言 |
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知。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則不然,其未之得也, |
332 |
說苑 / 雜言 |
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 」 |
333 |
說苑 / 雜言 |
唯智者有之。故恐懼所以除患也,恭敬所以越難也。終身為之,一言敗之,可不慎乎! 」 |
334 |
說苑 / 辨物 |
得四者,則四時下之。得五者,則終身居之。 」黃帝曰: 「於戲!盛哉! 」 |
334 |
說苑 / 辨物 |
於是鳳乃遂集東囿,食帝竹實,棲帝梧樹,終身不去。 《詩》云: 「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
335 |
說苑 / 反質 |
堯茅茨不剪,采椽不斲,土階三等,而樂終身者,以其文采之少而質素之多也。丹朱傲虐,好慢淫, |
336 |
南華真經註疏 / |
亦猶至言妙道,唯懸解者能知,愚惑之徒,終身未悟,良由智障盲闇,不能照察。豈唯形質獨有之耶? |
337 |
南華真經註疏 / |
注言性各有分故知者守知以待終而愚者抱愚以至死豈有能中易其性者也䟽夫禀受形性各有涯量不可改愚以爲智安得易醜以爲妍是故形性一成終不中途亡失適可守其分内待盡天年矣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注群品云云逆順相交各信其偏見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此比衆人之所悲者亦可悲矣而衆人未嘗以此爲悲者性然故也物各性然又何物足悲哉䟽刃逆也靡順也群品云云鋭情逐境境既有逆有順心便執是執非行有終年遠如馳驟唯知貪境曾无止息格量物理深可悲傷
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注夫物情无極知足者鮮故得此不止復逐於彼皆疲役終身未厭其志死而後已故其成功者无時可見也䟽夫物浮競知足者稀故得此不休復逐於彼所以終身疲役没命貪殘持影繫風功成何日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注凡物各以所好役其形骸至于疲困薾然不知所以好此之歸趣云何也䟽薾然疲頓貌也而所好情篤勞役心靈形魂歸弊薾然困苦直以信心好此貪競責其意謂亦不知所歸愚癡之甚深可哀歎 |
337 |
南華真經註疏 / |
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注群品云云逆順相交各信其偏見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此比衆人之所悲者亦可悲矣而衆人未嘗以此爲悲者性然故也物各性然又何物足悲哉䟽刃逆也靡順也群品云云鋭情逐境境既有逆有順心便執是執非行有終年遠如馳驟唯知貪境曾无止息格量物理深可悲傷
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注夫物情无極知足者鮮故得此不止復逐於彼皆疲役終身未厭其志死而後已故其成功者无時可見也䟽夫物浮競知足者稀故得此不休復逐於彼所以終身疲役没命貪殘持影繫風功成何日薾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邪注凡物各以所好役其形骸至于疲困薾然不知所以好此之歸趣云何也䟽薾然疲頓貌也而所好情篤勞役心靈形魂歸弊薾然困苦直以信心好此貪競責其意謂亦不知所歸愚癡之甚深可哀歎人謂之不死奚益 |
338 |
南華真經註疏 / |
注明示衆人欲使同乎我之所好䟽所以疲倦形神好之不已者欲將己之道術明示衆人也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注是猶對牛鼔簧耳彼竟不明故己之道術終於昧然也䟽彼衆人也所明道術也白即公孫龍守白馬論也姓公孫名龍趙人當六國時弟子孔穿之徒堅執此論横行天下服衆人之口不服衆人之心言物禀性不同所好各異故知三子道異非衆人所明非明而强示之彼此終成暗昧亦何異乎堅執守白之論眩惑世間雖宏辯如流終有言而無理也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終身無成注昭文之子又乃終文之緒亦卒不成䟽綸緒也言昭又之子亦乃荷其父業終其綸緒卒其年命竟無所成況在他人如何放哉若是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注此三子雖求明於彼彼竟不明所以終
身無成若三子而可謂成則雖我之不成亦可謂成也䟽我衆人也若三子異於衆人遂自以爲成而衆人異於三子亦可謂之成也 |
338 |
南華真經註疏 / |
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終身無成注昭文之子又乃終文之緒亦卒不成䟽綸緒也言昭又之子亦乃荷其父業終其綸緒卒其年命竟無所成況在他人如何放哉若是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注此三子雖求明於彼彼竟不明所以終
身無成若三子而可謂成則雖我之不成亦可謂成也䟽我衆人也若三子異於衆人遂自以爲成而衆人異於三子亦可謂之成也若是而不可謂成乎物與我無成也注物皆自明而不明彼若彼不明即謂不成則萬物皆相與無成矣故聖人不顯此以耀彼不捨己而逐物從而任之各宜其所能故曲成而不遺也今三子欲以己之所好明示於彼不亦妄乎䟽若三子之與衆物相與而不謂之成乎故知衆人之與三子彼此共無成矣是故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爲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 |
339 |
南華真經註疏 / |
歸根明矣, 豈得用知然後復命矣哉!渾渾沌沌, 終身不離;註: 渾沌無知而任其自復, 乃能終身不離其本也。 |
339 |
南華真經註疏 / |
終身不離;註: 渾沌無知而任其自復, 乃能終身不離其本也。 䟽: 渾沌無知而任獨, 千變萬化, 不離自然。 |
340 |
南華真經註疏 / |
世俗遂以多同爲正,故謂之導諛,則作色不受。而終身導人也,終身諛人也,註:亦不問道理, |
340 |
南華真經註疏 / |
故謂之導諛,則作色不受。而終身導人也,終身諛人也,註:亦不問道理,期於相善耳。 |
340 |
南華真經註疏 / |
謂己諂佞,即作色而怒,不受其名,而終身導諛,舉世皆爾。合譬飾辭聚衆也,是終始本末不相坐。 |
340 |
南華真經註疏 / |
知其惑者,非大惑也。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註: |
340 |
南華真經註疏 / |
大惑者,終身不解;大愚者,終身不靈。註:夫聖人道同而帝王殊迹者,誠世俗之惑不可解, |
340 |
南華真經註疏 / |
凡俗也,心識闇鄙,觸境生迷,所以竟世終身不覺悟也。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適者猶可致也,惑者少也; |
341 |
南華真經註疏 / |
其生之時不若未生之時註生時各有年也䟽未生之時無喜所以無憂既生之後有愛所以有憎以其至小求窮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亂而不能自得也註莫若安於所受之分而已䟽至小智也至大境也夫以有限之小智求無窮之大境而無窮之境未周有限之知已喪是故終身迷亂返本無由喪己企物而不自得也由此觀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細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窮至大之域註以小求大理終不得各安其分則大小俱足矣若毫末不求天地之功則周身之餘皆爲棄物天地不見大於秋毫則顧其形象裁自足耳將何以知細之定細大之定大也䟽夫物之禀分各自不同大小雖殊而咸得稱適若以小企大則迷亂失性各安其分則逍遥一也故毫末雖小性之可以稱大二儀雖大無餘可以稱小由此觀之至小之倪何必定在於毫末至大之域豈猶理窮於天地河伯曰世之議者皆曰至精無形至大不可圍是信情乎 |
341 |
南華真經註疏 / |
默默乎河伯汝惡知貴賤之門小大之家註俗之所貴有時而賤物之所大世或小之故順物之迹不得不殊斯五帝三王之所以不同也䟽河伯未能會理故海若訶使忘言默默莫聲幸勿辭費也夫小大無主貴賤無門物情顚倒妄爲臧否故汝於何推逐而知貴賤小大之家門乎言其不知也河伯曰然則我何爲乎何不爲乎吾辭受趣舍吾終奈何䟽奈何猶如何也河伯雖領高義而未達㫖歸故更請决疑遲聞解釋我欲處涉人世攝衛修道於何事而可爲乎於何事而不可爲乎及辭讓受納進趣退舍衆諸物務其事云何願垂告誨終身奉遵北海若曰以道觀之何貴何賤是謂反衍註貴賤之道反覆相尋䟽反衍猶反覆也夫貴賤者生乎妄執也今以虚通之理照之則貴者反賤而賤者復貴故謂之反衍也無拘而志與道大蹇 |
342 |
南華真經註疏 / |
註薰然自成又奚爲哉䟽薰然自動之貌薰然禀氣成形無物使之然也知命不能規乎其前丘以是日徂註不係於前與變俱往故日徂䟽徂往也達於時變不能預作規模體於日新是故與化俱往也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註夫變化不可執而留也故雖執臂相守而不能令停若哀死者則此亦可哀也今未嘗以此爲哀奚獨哀死邪䟽孔丘顔子賢聖二人共修一身各如交臂而變化日新遷流迅速罕執固守不能暫停把臂之間欻然已謝新既行矣故以失焉若以失故而悲此深可哀也汝殆著乎吾所以著也彼已盡矣而汝求之以爲有是求馬於唐肆也註唐肆非停馬處也言求向者之有不可復得也人之生若馬之過肆耳恒無駐須臾新故之相續不舍晝夜也著見也言汝殆見吾所以見者耳吾所以見者日新也故已盡矣汝安得有之䟽殆近也著見也唐道肆市也吾所見者變故日新者也顔回孔子對面清談向者之言其則非遠故言殆者也彼之故事於今已滅汝仍求向時之有謂在於今者耳謂求馬於唐肆也唐肆非停馬之處也向者見馬市道而行今時復尋馬已過去亦猶向者之迹已滅於前求之於今物已變矣故知新新不往運運遷移耳 |
342 |
南華真經註疏 / |
孔子出以告顔回曰丘之於道也其猶醯雞與註醯雞者罋中之蠛蠓微夫子之發吾覆也吾不知天地之大全也註此吾全於老聃猶罋中之與天地矣䟽醯雞醋罋中之蠛蠓每遭物蓋罋頭故不見二儀也亦猶仲尼遭聖迹蔽覆不見事理若無老子爲發覆蓋則終身不知天地之大全虚通之妙道也莊子見魯哀公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爲先生方者䟽方術也莊子是六國時人與魏惠王齊威王同時去魯哀公一百二十年如此言見魯哀公者蓋寓言耳然魯則是周公之後應是衣冠之國又孔子生於魯盛行五德之教是以門徒三千服膺儒服長裾廣袖魯地必多無爲之學其人鮮矣莊子曰魯少儒 |
342 |
南華真經註疏 / |
註潔然自成則與衆務異也斔斛不敢入於四境則諸侯無二心也註天下相信故能同律度量衡也䟽天下大同不競忠諫事無隔異則德不彰五等守分則四方寧謐也文王於是焉以爲太師北面而問曰政可以及天下乎臧丈人昧然而不應汒然而辭朝令而夜遁終身無聞註爲功者非己故功成而身不得不退事遂而名不得不去名去身退乃可以及天下也䟽俄頃之間拜爲師傅北面事之問其政術無心榮寵故泛然而辭其意消聲故昧然不應由名成身退推功於物不欲及於天下故逃遁無聞然吕佐周室受封於齊檢於史傳竟無逃迹而云夜遁者蓋莊生之寓言也顔淵問於仲尼曰文王其猶未邪又何以夢爲乎䟽顔子疑於文王未極至人之德眞人不夢何以夢乎 |
343 |
南華真經註疏 / |
註計六合在無極之中則陋矣秋豪爲小待之成體註秋豪雖小非無亦無以容其質䟽六合天地四方也獸逢秋景毛端生豪豪極微細謂秋豪也巨大也六合雖大猶居至道之中豪毛雖小資道以成體質也天下莫不沈浮終身不故註日新也䟽世間庶物莫不浮沈升降生死往來不住運之不停新新相續未嘗守故也陰陽四時運行各得其序註不待爲之䟽夫二氣氤氲四時運轉春秋寒暑次叙天然豈待爲之而後行之 |
344 |
南華真經註疏 / |
註凡此諸士用各有時時用則不能自已也苟不遭時則雖欲自用其可得乎故貴賤無常也䟽以前諸士遭遇時命情隨事遷故不無爲也此皆順比於歲不物於易者也註士之所能各有其極若四時之不可易耳故當其時物順其倫次則各有用矣是以順歲則時序易性則不物物而不物非毁如何䟽比次第也夫士之所行能有長短用捨隨時成有次第方之歲叙炎凉不易於物不物猶不易於物者也馳其形性潜之萬物終身不反悲夫註不守一家之能而之夫萬方以要時利故有匐匍而歸者所以悲也䟽馳鶩身心潜伏前境至乎没命不知反歸頑愚若此深可悲歎也已矣莊子曰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可乎註不期而中謂誤中者也非善射也若謂謬中爲善射是則天下皆可謂之羿可乎言不可也䟽期謂準的也夫射無期準而誤中一物即謂之善射者若以此爲善射可乎 |
344 |
南華真經註疏 / |
䟽管仲姓管名仲字夷吾齊相也是鮑叔牙之友人桓公尊之號曰仲父桓公即小白也一匡天下九合諸侯而爲霸主者管仲之力也病病者言是病極重也大病者至死也既將屬纊故臨問之仲父死後屬付國政與誰爲可也管仲曰公誰欲與公曰鮑叔牙䟽問國政欲與誰答曰與鮑叔也曰不可其爲人絜廉善士也其於不已若者不比之又一聞人之過終身不忘使之治國上且鉤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於君也將弗乆矣䟽姓鮑字叔牙貞廉清絜善人也而事猥之人不如己者不比數之一聞人之過至死不忘率性廉直不堪宰輔上以忠直鉤束於君下以清明逆忤百姓不能和混故君必罪之管仲賢人通鑒於物恐危社稷慮害叔牙故不舉之也公曰然則孰可對曰勿已則隰朋可其爲人也上忘而下畔註高而不亢䟽姓隰名朋齊賢人也叛猶望也混高卑一榮辱故己爲卿輔能遺富貴之尊下撫黎元須忘皁隸之賤事不得止用之可也 |
344 |
南華真經註疏 / |
市南宜僚弄丸而兩家之難解孫叔敖甘寢秉羽而郢人投兵註此二子息訟以默澹泊自若而兵難自解䟽姓熊字宜僚楚之賢人亦是勇士沉默者也居於市南因號曰市南子焉楚白公勝欲因作亂將殺令尹子西司馬子綦言熊宜勇士也若得敵五百人遂遣使屈之宜僚正上下弄丸而戲不與使者言使因以劍乗之宜僚曾不驚懼既不從命亦不言他白公不得宜僚反事不成故曰兩家難解姓孫字叔敖楚之令尹甚有賢德者也郢楚都也投息也叔敖藴藉實知高枕而逍遥會理忘言執羽扇而自得遂使敵國不侵折衝千里之外楚人無事修文德息其武略彰二子有此功能故可與仲尼晤言贊揚玄道也丘願有喙三尺註苟所言非己則雖終身言故爲未嘗言耳是以有喙三尺未足稱長凡人閉口未是不言䟽喙口也苟其言當即此無言假余喙長三尺與閉口何異故願有之也彼之謂不道之道註彼謂二子䟽彼謂所詮之理不道而道言非道非不道也此之謂不言之辯 |
344 |
南華真經註疏 / |
無幾何而使梱之於燕盜得之於道全而鬻之則難不若刖之則易註全恐其逃故不如刖之易售也䟽無幾何謂俄頃間也楚使捆聘燕途道之上爲賊所得略梱爲奴而全形賣之恐其逃竄故難防禦則刖足不慮其逃故易售於是乎刖而鬻之於齊適當渠公之街然身食肉而終䟽渠公齊之富人爲街正梱之既遭刖足賣與齊國富商之家代主當街終身肉食也字又作術者云渠公屠人也賣梱在屠家共主行宰殺之術終身食肉也齧缺遇許由曰子將奚之䟽齧缺逢遇許由仍問欲何之適曰將逃堯 |
345 |
南華真經註疏 / |
䟽固執聖迹抑揚從已夫於本性故窮窶亡其略弗及邪註直任之則民性不窶而皆自有略無弗及之事也䟽亡失本性忽略生崖故不及於眞道惠以歡爲驁終身之醜註惠之而歡者無惠則醜矣然惠不可長故一惠終身醜也䟽夫以施惠爲歡者惠不可徧故謷慢者多矣是以用惠取人適爲怨府故終身醜辱中民之行進焉耳註言其易進則不可忘惠之 |
345 |
南華真經註疏 / |
亡其略弗及邪註直任之則民性不窶而皆自有略無弗及之事也䟽亡失本性忽略生崖故不及於眞道惠以歡爲驁終身之醜註惠之而歡者無惠則醜矣然惠不可長故一惠終身醜也䟽夫以施惠爲歡者惠不可徧故謷慢者多矣是以用惠取人適爲怨府故終身醜辱中民之行進焉耳註言其易進則不可忘惠之相引以名相結以隱 |
345 |
南華真經註疏 / |
聖人躊躇以興事以每成功註事不遠本故其功每成䟽躊躇從容聖人無心應機而動興起事業恒自從容不逆物情故其功每就奈何哉其載焉終矜爾註矜不可載故遺而弗有也䟽奈何猶如何也如何執仁義之迹擾撓物心運載矜莊終身不替此是老萊詆訶夫子之辭也宋元君夜半而夢人被髮闚阿門䟽宋國君謚曰元即宋元君也阿曲也謂阿旁曲室之闚門曰予自宰路之淵予爲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余且得予 |
346 |
南華真經註疏 / |
註付之於物而就用其言則彼此是非居然自齊若不能因彼而立言以齊之則我與萬物復不齊耳故曰無言註言彼所言故雖有言而我竟不言也䟽夫以言遣言言則無盡縱加百非亦未偕妙唯當凝照聖人智冥動寂出處默語其致一焉故能無言則言言則無言也豈有言與不言之别齊與不齊之異乎故曰言無言也言无言終身言未嘗言註雖出吾口皆彼言耳
終身不言未嘗不言註據出我口䟽此復解前言無言義 |
346 |
南華真經註疏 / |
註言彼所言故雖有言而我竟不言也䟽夫以言遣言言則無盡縱加百非亦未偕妙唯當凝照聖人智冥動寂出處默語其致一焉故能無言則言言則無言也豈有言與不言之别齊與不齊之異乎故曰言無言也言无言終身言未嘗言註雖出吾口皆彼言耳
終身不言未嘗不言註據出我口䟽此復解前言無言義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䟽夫各執自見故有可有然自他既空然可斯泯 |
347 |
南華真經註疏 / |
䟽古人淳樸唤帝爲子恨舜不識野清所以悲嘆舜以天下讓其友石户之農石户之農曰捲捲乎后之爲人葆力之士也䟽户字亦有作户者隨字讀之石户地名也農人也今江南唤人作農此則舜之友人也葆牢固也言舜心志堅固力勤苦腰背捲捲不得歸休以此勤勞翻來見讓故不受也以舜之德爲未至也於是夫負妻戴携子以入海終身不反也䟽古人荷物多用頭戴如今高麗猶有此風以舜德化未爲至極故携妻子不踐其大王入於大海州島之中往而不反也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䟽亶父王季之父文王之祖也邠地名狄人獫狁也國鄰戎虜故爲狄人攻伐 |
348 |
南華真經註疏 / |
䟽磨磑也隧轉也如飄風之回如落羽之旋若磑石之轉三者無心故能全得是以無是無非無罪無過無情任物故致然也是何故䟽假設疑問以顯其能夫無知之物無建己之患無用知之累動靜不離於理是以終身無譽註患生於譽譽生於有建䟽夫物莫不耽滯身己建立功名運用心知没溺前境今磨磑等行藏任物動靜無心恒居妙理患累斯絶是以終於天命無咎無譽也故曰至於若無知之物而已無用賢聖註唯聖人然後能去知與故循天之理故愚知處宜貴賤當位賢不肖襲情而云無用賢聖所以爲不知道也 |
348 |
南華真經註疏 / |
䟽夫名謂不實形色皆空欲反執情故指白爲黑也孤駒未嘗有母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䟽捶杖也取折也問曰一尺之杖今朝折半逮乎後夕五寸存焉兩日之間捶當窮盡此事顯著豈不竭之義乎答曰夫名以應體體以應名故以名求物物不能隱也是以執名責實名曰尺捶每於尺取何有窮時若於五寸折之便虧名理乃曰半尺豈是一尺之義邪辯者以此與惠施相應終身無窮桓團公孫龍辯者之徒䟽姓桓名團姓公孫名龍並趙人皆辯士也客游平原君之家而公孫龍著守白論見行於世用此上來尺捶言更相應和以斯卒歲無復窮已飾人之心易人之意䟽縱兹玄辯彫飾人心用此雅辭改易人意 |
349 |
莊子注 / |
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
莫之能止不亦悲乎羣品云云逆順相交各信其偏見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此比衆人之所悲者亦可悲矣然而衆人未嘗以此為悲者性然故也物各性然又何物足悲哉終身役役
而不見其成功夫物情無極知足者鮮故得此不止復逐於彼皆疲役終身未厭其志死而後已故其成功者無時可見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耶 |
349 |
莊子注 / |
羣品云云逆順相交各信其偏見而恣其所行莫能自反此比衆人之所悲者亦可悲矣然而衆人未嘗以此為悲者性然故也物各性然又何物足悲哉終身役役
而不見其成功夫物情無極知足者鮮故得此不止復逐於彼皆疲役終身未厭其志死而後已故其成功者無時可見也⬤然疲役而不知其所歸可不哀耶凡物 |
349 |
莊子注 / |
明示衆人欲使同乎我之所好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
是猶對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已之道術終於昧然也○公孫龍有淬劍之法謂之堅白而其子又
以文之綸終終身無成昭文之子又乃終文之緒亦卒不成○綸音倫琴瑟弦也若
是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此三子雖求明於彼彼竟不明所以終身無成若三 |
349 |
莊子注 / |
而其子又
以文之綸終終身無成昭文之子又乃終文之緒亦卒不成○綸音倫琴瑟弦也若
是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此三子雖求明於彼彼竟不明所以終身無成若三子而可謂成則雖我之不成亦可謂成也若是而不可謂成乎物與我無成
也物皆自明而不明彼若彼不明即謂不成則萬物皆相與無成矣故聖人不顯此以耀彼不捨已而逐物 |
350 |
莊子注 / |
坐亡獨徃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
不知不知而復乃真復也渾渾沌沌終身不離渾沌無知而任其自復乃能終身不離其本也若彼知之乃是離之 |
350 |
莊子注 / |
萬物云云各復其根各復其根而
不知不知而復乃真復也渾渾沌沌終身不離渾沌無知而任其自復乃能終身不離其本也若彼知之乃是離之知而復知與復乖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