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ts
Configure...
-
XX
- pre-modern Chinese756
- Middle Chinese45542
- Ming/Qing86
- Song/Yuan138
- Sui/Tang37
- Tang37
- Six Dynasties152141
- Ancient Chinese301107
- Middle Chinese45542
- Not assigned 426
Period of creation of text
Searching in texts for 終身
Found 1182 matches, showing 201 to 250
201 | 中說 / 問易篇 | 泛乎利而諷之,無鬥其捷。瓊曰:終身誦之。子曰:終身行之可也。 |
201 | 中說 / 問易篇 | 瓊曰:終身誦之。子曰:終身行之可也。 |
202 | 中說 / 禮樂篇 | 同不害正,異不傷物。曰:可終身而行乎?子曰:烏乎而不可也?古之有道者, |
203 | 中說 / 魏相篇 | 既葬讀《祭禮》 ,朝廷讀《賓禮》 ,軍旅讀《軍禮》 ,故君子終身不違《禮》 。竇威曰:仲尼言:不學《禮》 , |
204 | 中說 / 關朗篇 | 非禮不動終身焉。貞觀中,起家監察禦史,劾奏侯君集有無君之心。 |
205 | 文子 / 道原 | 有功即有名,有名即復歸於道,功名長久,終身無咎。王公有功名,孤寡無功名,故曰: |
206 | 文子 / 微明 | 事一而察其變,化即為之象,運則為之應,是以終身行之無所困。故事或可言而不可行者,或可行而不可言者,或易為而難成者, |
207 | 文子 / 下德 | 存於耳即其聽聰,留於口即其言當,集於心即其慮通,故閉四關即終身無患,四支九竅,莫死莫生,是謂真人。 |
208 | 文子 / 上禮 | 外束其形,內愁其意,鉗陰陽之和而迫性命之情,故終身為哀人。何則?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 |
208 | 文子 / 上禮 | 故曰「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夫禮者,遏情閉欲,以義自防, |
209 | 搜神記 / 第三卷 | 屋遂顛覆,獨得免焉。旻之妻已私鄰比,欲媾終身之好,俟旋歸,將致毒謀。旻既至, |
210 | 搜神記 / 第十二卷 | 若取得人女,則為家室。其無子者,終身不得還。十年之後,形皆類之。意亦迷惑, |
211 | 搜神記 / 第十五卷 | 不能自止。平乃祝曰: 「我與汝立誓天地,保其終身,豈料官有牽纏,致令乖隔,使汝父母與劉祥, |
211 | 搜神記 / 第十五卷 | 「何處而來?良久契闊。與君誓為夫婦,以結終身,父母強逼,乃出聘劉祥,已經三年, |
212 | 景德傳燈錄 / 越州大珠慧海和尚 | 非淨非名, 只示眾生本性不思議解脫。 若不見性人, 終身不見此理。 」 |
213 | 法言 / 寡見卷第七 | 或問: 「司馬子長有言曰: 《五經》不如《老子》之約也,當年不能極其變,終身不能究其業。 」曰: 「若是,則周公惑,孔子賊。 |
214 | 楚竹書凡物流形 / | 奚謂小徹? . 人白為察奚以知其白? . 終身自若能寡言, 18 吾能一【 】吾, . 夫此之謂小成 |
215 | 尸子 / 貴言 | 屋焚而人救之,則知德之;年老者使塗隙戒突,終身無失火之患,而不知德也。入於囹圄、解於患難者,則三族德之; |
215 | 尸子 / 貴言 | 而不知德也。入於囹圄、解於患難者,則三族德之;教之以仁義慈悌則終身無患,而莫之德。夫禍亦有突,賢者行天下而務塞之, |
216 | 尸子 / 散見諸書文匯輯 | 三革不累,五刃不砥,牛馬放之歷山,終身弗乘也。 |
217 | 尸子 / 散見諸書文匯輯 | 昔商紂有臣曰王子須,務為諂,使其君樂須臾之樂,而忘終身之憂,棄黎老之言,而用姑息之謀。 」 |
218 | 墨子 / 墨子卷二 | 古者聖王唯毋得賢人而使之,般爵以貴之,裂地以封之,終身不厭。賢人唯毋得明君而事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 |
218 | 墨子 / 墨子卷二 | 賢人唯毋得明君而事之,竭四肢之力,以任君之事,終身不倦。若有美善,則歸之上,是以美善在上, |
219 | 墨子 / 墨子卷二 | 則天鄉其德。下施之萬民,萬民被其利,終身無已。故先王之言曰: 『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則不窕, |
219 | 墨子 / 墨子卷二 | 大用之天下則不窕,小用之則不困,脩用之則萬民被其利,終身無已。 』 《周頌》道之曰: 『聖人之德,若天之高, |
220 | 墨子 / 墨子卷六 | 利民謹厚,忠信相連,又示之以利,是以終身不饜,歿世而不卷。古者明王聖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此也。 |
221 | 墨子 / 墨子卷六 | 為人謀者不可不沮也。仁者將求除之天下,相廢而使人非之,終身勿為。是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今國家百姓之不治也, |
222 | 墨子 / 墨子卷九 | 「嗚呼!貺寡人者眾矣,非夫子,則吾終身不知孔丘之與白公同也。 」 |
223 | 墨子 / 墨子卷十二 | 「不能。 」 「有人於此,百子,子能終身譽亦善,而子無一乎? 」對曰: 「不能。 」 |
224 | 蔡中郎集 / 蔡中郎集卷一 | 幸遇贖令,罪除惡在,可免升官,禁錮終身,沒入財賂非法之物,以充帑藏。懲戒群下, |
225 | 蔡中郎集 / 蔡中郎集卷五 | 咸出斯里,秦一漢三而虞氏世焉。雖有積善餘慶,終身之致,亦斯社之所相也。乃與樹碑作頌,以示後昆。 |
226 | 西京雜記 / 第二 | 斯乃得之於內,不可得而傳。 」覽乃作《合組歌》 、 《列錦賦》而退,終身不復敢言作賦之心矣。 |
227 | 風俗通義 / 過譽第四 | 父子湮沒。執事如此,謂禮義何?稜宜禁固終身,中原非是。 |
228 | 風俗通義 / 聲音第六 | 湯湯若江、河。 」子期死,伯牙破琴絕絃,終身不復鼓,以為世無足為音者也。今琴長四尺五寸,法四時五行也。 |
229 | 孔叢子 / 卷三 | 公儀子之智若魚鳥,可也。不然,則彼將終身不躡乎君之庭矣。且臣不佞,又不任為君操竿下釣,以傷守節之士也。 」 |
230 | 春秋公羊傳 / 襄公 | 吾又殺爾,是父子兄弟相殺終無已也。 」去之延陵,終身不入吳國。故君子以其不受為義,以其不殺為仁。賢季子則吳何以有君有大夫? |
231 | 前漢紀 / 前漢高后紀卷第六 | 有自然而成者,有待人事而成者,有失人事不成者,有雖加人事終身不可成者,是謂三勢。凡此三勢,物無不然, |
231 | 前漢紀 / 前漢高后紀卷第六 | 不治而自瘳者,有治之則瘳者,有不治則不瘳者,有雖治而終身不可愈者。豈非類乎?昔虢太子死,扁鵲治而生之。 |
231 | 前漢紀 / 前漢高后紀卷第六 | 人有不教而自成者,待教而成者,無教化則不成者,有加教化而終身不可成者。故上智下愚不移,至於中人,可上下者也。 |
232 | 前漢紀 / 前漢孝文皇帝紀下卷第八 | 夫刑者,至斷支體,刻肌膚,終身不復,何其刑之痛而不得理也! 」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
233 | 前漢紀 / 前漢孝景皇帝紀卷第九 | 遺賜諸侯王列侯馬二駟,吏二千石黃金二斤,民戶百錢。出宮人復終身。 |
234 | 前漢紀 / 前漢孝昭皇帝紀卷第十六 | 常惠、徐勝、趙終、王良等拜郎中,賜帛各二百匹。其六人賜錢各十萬,歸家復終身。 |
235 | 金匱要略 / 《禽獸魚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 | 麞肉不可合蝦及生菜、梅、李果食之,皆病人。痼疾人不可食熊肉,令終身不愈。白犬自死,不出舌者,食之害人。 |
236 | 申鑒 / 〈政體〉第一 | 踊水之機,可使無降;善立教者若茲,則終身治矣。故凡器可使與顏冉同趨,投百金於前,白刃加其身, |
236 | 申鑒 / 〈政體〉第一 | 白刃加其身,雖巨跖弗敢掇也;善立法者若茲,則終身不掇矣。故跖可使與伯夷同功。 」 |
237 | 東觀漢記 / 東觀漢記卷三帝紀三 | 久託病,策罷。司徒許敬為陵轢使者策罷,以千石祿終身。六年,葉調國王遣使師會詣闕貢獻,以師會為漢歸義葉調邑君, |
238 | 東觀漢記 / 東觀漢記卷六列傳一外戚 | 眉不施黛,獨左眉角小缺,補之如粟。常稱疾而終身得意。 |
239 | 東觀漢記 / 東觀漢記卷九列傳四 | 賞賜與士卒,家無私財,身衣布衣韋袴,臥布被終身,夫人裳不加綵,士以此重之。遵病薨, |
240 | 東觀漢記 / 東觀漢記卷十六列傳十一 | 三老常山李躬,年耆學明,以二千石祿養終身。 |
241 | 東觀漢記 / 東觀漢記卷十八列傳十三 | 曰: 「錢盡可復得,為吏坐贓,終身捐棄。 」兄感其言,遂為廉潔,稱清白吏。 |
242 | 東觀漢記 / 東觀漢記卷二十一列傳十六 | 乃相與共除閹黨。後昱與大將軍竇武謀誅中官,與李膺俱死,曇亦禁錮終身。 |
243 | 中論 / 《治學第一》 | 其不懈,猶上天之動,猶日月之行,終身亹亹,沒而後已;故雖有其才,而無其志, |
244 | 中論 / 《法象第二》 | 以不困。 」夫禮也者,人之急也,可終身蹈,而不可須臾離也。須臾離,則慆慢之行臻焉; |
245 | 中論 / 《脩本第三》 | 小人朝為而夕求其成,坐施而立望其反,行一日之善,而求終身之譽,譽不至,則曰: 「善無益矣」 。 |
246 | 春秋繁露 / 春秋繁露卷二 | 去楚而成蠱牢之盟是也。楚與中國俠而擊之,鄭罷弊危亡,終身愁辜。吾本其端,無義而敗,由輕心然。 |
247 |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周文王 | 造矛造矛, 少間弗忍, 終身之羞。 自《席四端銘》止此, 凡十七銘, 并見《大戴禮‧武王阼踐》 。 |
248 |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田常 | 功名不立, 非知也。 故去忿恚之心, 而成終身之名; 除感忿之恥, 而立累世之功。 故業與三王爭流, |
249 |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田常 | 功名不立, 非智也。 故去感忿之怨, 立終身之名; 棄忿悁之節, 定累世之功。 是以業與三王爭流, |
250 |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田常 | 乃飛兔騕褭也, 豈特千里哉! 」 于是杜口, 終身不復談。 見《史記‧魯仲連傳正義》 , 《意林》一, 《文選‧曹植與楊德祖書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