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ing in texts for 尚書大傳

Found 322 matches, showing 151 to 200

151 藝文類聚 / 祥瑞部上 尚書大傳》曰: 「於時俊乂百工,相和而歌卿雲。卿雲
152 藝文類聚 / 祥瑞部下 尚書大傳》曰: 「文王拘羑里,散宜生之西海之濱,取白狐青翰獻紂,
153 事物紀原 / 公式姓諱部第八 二變為和,依此相生,迭為之宮。 《尚書大傳》云:七始為七,其五聲為正,二聲為變。
154 事物紀原 / 舟車帷幄部第四十 古謂之質礎。 《尚書大傳》曰: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注:
155 小學紺珠 / 天道類 天、地、人、四時○《尚書大傳》 。
156 小學紺珠 / 藝文類 六誓可以觀義、五誥可以觀仁、 《呂刑》可以觀誡、 《洪範》可以觀度、 《禹貢》可以觀事、 《皋陶謨》可以觀治、 《堯典》可以觀美《尚書大傳》 :孔子曰。 《文心雕龍》云: 《書》標七觀。
157 小學紺珠 / 藝文類 《大化》 、 《大訓》 、 《六府》 、 《九原》○《尚書大傳》 。注:四章皆歌禹之功。
158 小學紺珠 / 藝文類 《周易》 、 《尚書》 、 《尚書》中候、 《尚書大傳、 《毛詩》 、 《周禮》 、 《儀禮》 、 《禮記》 、 《論語》○唐劉子玄曰:晉十經簿凡九《書》皆曰鄭氏注。名玄。
159 小學紺珠 / 歷代論 、仲由禦侮。○《尚書大傳》 。 《孔叢子》 :孔子曰: 「吾有四友。 」
160 小學紺珠 / 歷代論 伯夷為陽伯、羲仲之後為羲伯、棄為夏伯、羲叔之後為羲伯、咎繇為秋伯、和仲之後為和伯、垂為冬伯闕一人。○《尚書大傳》 。
161 小學紺珠 / 歷代論 《左傳釋文》曰:太顛。 、南宮适、散宜生○《尚書大傳》 。 《詩》 :疏附先後,奔奏禦侮。
162 小學紺珠 / 職官類 古者諸侯貢士,一適謂之好德、再適謂之賢賢、三適謂之有功○《尚書大傳》 、 《漢書》 。適得其人。
163 太平御覽 / 序 尚書大傳
164 太平御覽 / 天部四 尚書大傳》曰: 「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朓,條也,
165 太平御覽 / 天部八 尚書大傳》曰: 「舜為賓客,禹為主人,百工相和而歌《卿雲》 ,
166 太平御覽 / 天部九 尚書大傳》曰: 「舜將禪禹,八風循通。 」
167 太平御覽 / 天部十 尚書大傳》曰: 「五岳皆觸石而出雲,不崇朝而雨。 」
168 太平御覽 / 時序部二 尚書大傳》曰: 「凡六沴之作,歲之朝,月之朝,
169 太平御覽 / 時序部三 尚書大傳》曰: 「萬物非天不生,非地不載,非春不動,
170 太平御覽 / 時序部六 尚書大傳》曰: 「南方者,何也?任方也。
171 太平御覽 / 時序部十一 尚書大傳》曰: 「殷以季冬為正月。 」
172 太平御覽 / 時序部十一 尚書大傳》曰: 「冬者,昴昏中,可以收歛,
173 太平御覽 / 時序部十四 尚書大傳》曰: 「正月上日,受終于文祖,在琁璣玉衡,
174 太平御覽 / 時序部十四 時之元,日之元。亦云三朔。 《尚書大傳》曰: 「夏以平明為朔,殷以雞鳴為朔,周以夜半為朔。 」
175 太平御覽 / 地部三 尚書大傳》曰: 「孔子曰: 『夫山者嵬嵬然,草木生焉,
176 太平御覽 / 地部二十二 尚書大傳》曰: 「下而平者謂之隰,隰之言猶濕也。 」
177 太平御覽 / 地部二十三 尚書大傳》曰: 「非水無以准萬里之平,非人無以通遠道重任也。 」
178 太平御覽 / 地部三十二 尚書大傳》曰: 「呂尚釣於磻溪,得魚,腹中有玉璜。 」
179 太平御覽 / 皇王部一 尚書大傳》曰: 「三王之治,如環之無端,如水之勝火。 」
180 太平御覽 / 皇王部二 黃帝、顓頊、帝譽、帝堯、帝舜,是五帝也。 」謹案: 《易》 、 《尚書大傳》 ,天立五帝以為相,四時施生,法度明察,
181 太平御覽 / 皇王部三 尚書大傳》曰: 「燧人為燧皇,燧人以火紀。火,
182 太平御覽 / 皇王部五 尚書大傳》曰: 「堯八眉,舜四童子。八者,
183 太平御覽 / 皇王部六 尚書大傳》曰: 「舜不登而高,不行而遠。 」
184 太平御覽 / 皇王部八 尚書大傳》曰: 「湯之君民,聽寬而獄省。 」
185 太平御覽 / 跋 其行若有馬訟則聽之。禁原蠶者」 ,並注。又引《論語》 、 《周書》 、 《韓詩外傳》 、 《尚書大傳》 、 《太公六韜》 、 《禮斗威儀》 、 《春秋考異郵》 、 《春秋說題辭》凡十則,及「淮南子曰八九七十二」九字,見卷第八百九十三,鮑本全脫。
186 太平御覽 / 皇親部一 尚書大傳》曰: 「古者后夫人將侍,君前,息燭,
187 太平御覽 / 皇親部十二 尚書大傳》曰: 「唯四月,太子發上祭于畢下,至於盟津之上,
188 太平御覽 / 皇親部十二 尚書大傳》曰: 「堯為天子,朱為太子,舜為左右。
189 太平御覽 / 皇親部十二 尚書大傳》曰: 「太子年十八,曰孟侯。孟侯者,
190 太平御覽 / 州郡部三 尚書大傳》曰: 「古之處師,八家而為鄰,三鄰而為朋,
191 太平御覽 / 州郡部三 尚書大傳》曰: 「五里為邑。 」
192 太平御覽 / 居處部四 尚書大傳》曰: 「天子堂廣九雉,諸侯七雉,伯、子、男五雉。 」
193 太平御覽 / 居處部九 尚書大傳》曰: 「武王伐紂,觀兵於盟津,有火流於王屋,
194 太平御覽 / 居處部十三 尚書大傳》曰: 「古后夫人將侍於君,前息燭,後舉燭,
195 太平御覽 / 居處部十五 尚書大傳》云: 「賁墉,諸侯䟽杼。注曰:
196 太平御覽 / 居處部十六 尚書大傳》曰: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注曰:
197 太平御覽 / 封建部四 尚書大傳》曰: 「武王勝殷,箕子走,之朝鮮,
198 太平御覽 / 職官部一 尚書大傳》曰: 「古者天子三公,每一公三卿佐之,每一卿三大夫佐之,
199 太平御覽 / 職官部四 尚書大傳》曰: 「成王在豐,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
200 太平御覽 / 職官部五 尚書大傳》曰: 「百姓不親,五品不訓,則責司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