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ing in texts for 尚書大傳

Found 302 matches, showing 1 to 50

Click here to display matches tabulated by text
Click here to display all matches
Taxonomy of meanings: Phonetic profile:

字書:
Zi:  詞典: 尚 書 大 傳  漢リポ: 尚 書 大 傳

1 唐律疏義 / 禁人爲非曰義。故銓量輕重,依義制律。尚書大傳曰,丕天之大律。注云,奉天之大法。
1 唐律疏義 / 皇風更遠,樸散淳離,傷肌犯骨。尚書大傳曰,夏刑三千條。周禮司刑掌五刑,其屬二千五百。
2 風俗通義 / 皇霸第一 尚書大傳》說: 「遂人為遂皇,伏羲為戲皇,神農為農皇也。
3 風俗通義 / 皇霸第一 謹按: 《易》 、 《尚書大傳》 : 「天立五帝以為相,四時施生,法度明察,
4 風俗通義 / 聲音第六 十二月之音也。象物貫地而牙,故謂之管。 」 《尚書大傳》 : 「舜之時,西王母來獻其白玉琯。 」昔章帝時,
5 風俗通義 / 山澤第十 謹按: 《尚書大傳》 、 《禮三正記》 : 「江、河、淮、濟為四瀆。瀆者、通也,所以通中國垢濁,
6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 歌 鴿鴿相從。八風回回。鳳皇喈喈。 《尚書大傳》一。 《路史後記》十二。 《詩紀》前集九。
7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 歌 糾縵縵兮。日月光華。旦復旦兮。 《尚書大傳》一。 《尚書‧考河命》 。 《宋書》二十七。 《書鈔》一百六。
8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 歌 爛然星陳。日月光華。弘于一人。 《尚書大傳》 。 《尚書‧考河命》 。宋書二十七。 《類聚》四十三。
9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 歌 軒乎舞之。精華已竭。褰裳去之。 《尚書大傳》 。 《尚書‧考河命》 。 《宋書》二十七。 《御覽》五百七十一。
10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 歌 《韓詩外傳》二。 《新序》六。 《樂府詩集》八十三。又《尚書大傳》二及《類聚》十二皆引大一韻。
11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 歌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史記‧宋世家》 。 《尚書大傳》 。 《文選》十六《思舊賦注》引《尚書大傳》 。 《御覽》五百七十引《史記》 。 《樂府詩集》五七作「傷殷操」 。
11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 歌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史記‧宋世家》 。 《尚書大傳》 。 《文選》十六《思舊賦注》引《尚書大傳》 。 《御覽》五百七十引《史記》 。 《樂府詩集》五七作「傷殷操」 。 《詩紀》前集一。
12 春秋繁露 / 春秋繁露卷十三 有使之然者矣。物固有實使之,其使之無形。 《尚書大傳》言: 「周將興之時,有大赤鳥銜穀之種,而集王屋之上者,
13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太昊 予辯下土, 使民平平, 使民無敖。 見《尚書大傳》 。
14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太昊 六事之機, 以垂示我。 我民人無敢不敬事上下王祀。 見《尚書大傳‧鴻範》 、 〈五行傳〉 。
15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太昊 施章乃服, 明上下。 見《困學紀聞》二引《尚書大傳‧帝告》 。
16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太昊 高宗梁闇, 三年不言。 見《尚書大傳》 。
17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周文王 「爾未知天命, 未可伐。 」 乃還師歸。 見《尚書大傳》 , 《史記‧周本紀》 、 〈齊太公世家〉 , 《漢書‧董仲舒傳》 , 《書‧太誓序疏》引馬融〈書序〉 ,
18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周文王 天將有立, 父母民之, 有政有居。 」 見《尚書大傳》 , 《詩譜‧序疏》 , 〈大明疏〉 , 又〈閟宮疏〉引《漢‧律厤志》 ,
18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周文王 又〈閟宮疏〉引《漢‧律厤志》 , 《周禮‧大司馬注》 , 《說文‧手部》 , 《御覽》五百七十四引《尚書大傳》 。
19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齊太公 殺諫者。 文王乃遂其謀。 蓋本《六韜》為說。 又《尚書大傳》亦載此事。 又案, 《群書治要》載《論將》 、 《選將》二篇在《武韜》 , 今本在《龍韜》 ,
20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闕名 收秸薪, 築囹圄, 謹蓋藏。 見《尚書大傳》 。
21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弘恭 旁作穆穆, 維予一人某。 敬拜迎日于郊。 見《宋書‧禮志一》引《尚書大傳》 , 又見《大戴禮‧公冠篇》 。
22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 - 全上古三代文 - 全秦文 - 全漢文 - 全後漢文 / 蓋勳 尚書大傳敘》
23 水經注 / 卷五 伏生隱焉。漢興,教于齊、魯之間,撰《五經》 、 《尚書大傳》 ,文帝安車徵之。年老不行,乃使掌故歐陽生等受《尚書》于徵君,
24 水經注 / 卷六 《穀梁傳》曰:中國曰太原,夷狄曰太鹵。 《尚書大傳》曰:東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謂之太原,郡取稱焉。
25 水經注 / 卷三十七 尚書大傳》曰:堯南撫交趾于《禹貢》荊州之南垂,幽荒之外,故越也。
26 白虎通 / 禮樂 鬼神清虛,貴淨,賤鏗鏘也。故《尚書大傳》曰: 「搏拊鼓, (振)裝以(秉)糠。琴瑟練絲朱絃。 」
27 白虎通 / 誅伐 戰者何謂也? 《尚書大傳》曰: 「戰者、憚警之也。 」 《春秋讖》曰:
28 白虎通 / 災變 何謂也?衣服乍大乍小,言語非常。故《尚書大傳》曰: 「時則有服(乘)妖」也。
29 白虎通 / 災變 何謂也?曰:介蟲生為非常。 《尚書大傳》曰: 「時則有介蟲之孽,時則有龜孽。 」
30 白虎通 / 巡狩 尚書大傳》曰: 「見諸侯,問百年,太師陳詩以觀民(命)風俗,
31 白虎通 / 巡狩 故《尚書大傳》曰: 「五岳:謂岱山、霍山、
32 白虎通 / 王者不臣 《春秋傳》曰: 「夷狄相誘,君子不疾。 」 《尚書大傳》曰: 「正朔所不加,即君子所不臣也。 」
33 白虎通 / 文質 下有所冒。故《覲禮》曰: 「侯氏執圭升堂。 」 《尚書大傳》曰: 「天子執瑁以朝諸侯。 」
34 白虎通 / 三正 尚書大傳》曰: 「夏以孟(十二)春月為正,殷以季冬月為正,周以仲冬月為正。
35 白虎通 / 三正 地受而化之,養而成之,故為文。 《尚書大傳》曰: 「王者一質一文,據天地之道。 」 《禮三正記》曰:
36 白虎通 / 陳立《疏證》收錄莊述祖所補闕文 《覲禮經》曰: 「至于郊,王使人皮弁用璧勞。 」 《尚書大傳》曰: 「天子太子年十八曰孟侯,于四方諸侯來朝,迎于郊。 」
37 論衡 / 《順鼓篇》 尚書大傳》曰: 「煙氛郊社不脩,山川不祝,風雨不時,
38 論衡 / 《指瑞篇》 仁聖之禽也,仁聖之物至,天下將為仁聖之行矣。 《尚書大傳》曰: 「高宗祭成湯之廟,有雉升鼎耳而鳴。高宗問祖己,
39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 / 《郄詵》 國語楚語及論語禮記坊記喪服四制。皆說高宗之義。大體無異。唯尚書大傳。以諒闇為凶廬。蓋東海伏生所說。鄭玄之所依。
40 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晉文 / 《熊遠》 鴻祀雖出尚書大傳。先儒所不究。歷代莫之興。承天接神。
41 文心雕龍十卷 / 卷八 晉之史記,三豕渡河,文變之謬也。 《尚書大傳》有「別風淮雨」 , 《帝王世紀》云「列風淫雨」 。 「別」 「列」 「淮」 「淫」 ,字似潛移。
42 世說新語三十六卷 / 《中卷下》 「自吾有由,惡言不及於耳。 」二人皆受而不恨。 《尚書大傳》曰: 「孔子曰: 『文王有四友,自吾得回也,
43 世說新語三十六卷 / 《下卷下》 「伯禽之貴,尚不免撻,而況於卿? 」 《尚書大傳》曰: 「伯禽與康叔見周公,三見而三笞。康叔有駭色,
44 後漢書九十卷附續漢志三十卷 / 張曹鄭列傳第二十五 門生相與撰玄答諸弟子問《五經》 ,依《論語》作《鄭志》八篇。凡玄所注《周易》 、 《尚書》 、 《毛詩》 、 《儀禮》 、 《禮記》 、 《論語》 、 《孝經》 、 《尚書大傳》 、 《中候》 、 《乾象歷》 ,又著《天文七政論》 、 《魯禮禘祫義》 、 《六藝論》 、 《毛詩譜》 、 《駁許慎五經異義》 、 《答臨孝存周禮難》 ,凡百餘萬言。
45 陶淵明集十一卷 / 卷九 其說未聞。十有五祀後又百工相和而歌《慶雲》 ,八伯稽首而進者也。 」見《尚書大傳》 。
46 陶淵明集十一卷 / 卷九 右二老。 《尚書大傳》曰: 「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伯夷居北海之濱,
47 陶淵明集十一卷 / 卷九 右文王四友。 《尚書大傳》云: 「閎夭、南宮适、散宜生三子,學于太公望。望曰:
48 齊民要術九十二卷 / 大、小麥第十 尚書大傳》曰: 「秋,昏,虛星中,
49 齊民要術九十二卷 / 種桑、柘第四十五 尚書大傳》曰: 「天子諸侯,必有公桑、蠶室,就川而為之。
50 劉義慶世說新語 / 品藻第九 「自吾有由,惡言不及於耳。 」二人皆受而不恨。 《尚書大傳》曰: 「孔子曰: 『文王有四友,自吾得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