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COLON+PARALLEL+REPETITIO-ANTITHETIC  

多次節奏對偶法加對偶法

Hypernym
  • ISOCOLON+PARALLELISM節奏和結構對偶法 Same length and same construction between two successive cola.
    • ISOCOLONREPETITIO of the same number of syllables in successive cola. 節奏對偶法 Rhythmic parallelism. This is so ubiquitous that it would be pedantic to list all cases. A list of striking instances must suffice.
      • REPETITIORHETORICAL FIGURE in which one and the same lexical, phonological, syntactic, or semantic element is repeated for rhetorical effect./...x...x.../: non-adjacent repetition of the same word, contrast morphological reduplication.
        • RHETORICAL FIGURE形式詞格 RHETORICAL DEVICE which mainly consist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expressions in a passage.
Rhetorical device locations: 194
  • 百喻經 應在手者著於腳上。 或聞其法
  • 百喻經 所債甚少。 (二六)人効王眼瞤喻
  • 百喻經 用功甚多, 見有字句不正
  • 百喻經 所期甚輕。
  • 郭店語叢 天生倫(?),
  • 郭店語叢 或/由中出,

    中/外

  • 郭店語叢 由中出者:

    中/外

  • 郭店語叢 或生於內,
  • 郭店語叢 [厚於仁,
  • 郭店語叢 有察善,
  • 韓非子 “不知而言, 不智 知而不言 不忠
  • 韓非子 白刃在前, 斧鑕在後

    白刃在前 / 斧鑕在後

  • 韓非子 言賞則不與, 言罰則不行
  • 韓非子 是故兵終身暴露於外, 士民疲病於內

    用一國之兵 / 成兩國之功

  • 韓非子 用一國之兵 而欲以成兩國之功

    Embedded case, for which one should probably establish a separate category.

  • 韓非子 內者量吾謀臣, 外者極吾兵力
  • 韓非子 左飲於淇溪, 右飲於洹谿
  • 韓非子 怨懸於天下, 功歸於強秦

    Repetition of 於 . 怨 / 功 antithetic.

  • 韓非子 夫進而擊趙不能取, 退而攻韓弗能拔

    Note the VARIATIO in the last part.

  • 韓非子 有言者自為名, 有事者自為形
  • 韓非子 君無見其所欲, 君見其所欲 臣自將雕琢 君無見其意 君見其意 臣將自表異
  • 韓非子 有功則君有其賢, 有過則臣任其罪
  • 韓非子 見而不見, 聞而不聞 知而不知
  • 韓非子 散其黨, 收其餘

    散/收

  • 韓非子 國無常強, 無常弱
  • 韓非子 奉法者強, 則國強 奉法者弱 則國弱
  • 韓非子 功當其事, 事當其言 則賞 功不當其事 事不當其言 則罰
  • 韓非子 天有大命, 人有大命
  • 韓非子 事在四方, 要在中央
  • 韓非子 夫物者有所宜, 材者有所施
  • 韓非子 使雞司夜, 令狸執鼠
  • 韓非子 名正 物定 名倚 物徙
  • 韓非子 德者, 內也 得者 外也
  • 韓非子 德則無德。 不德則有德
  • 韓非子 其喜人之有福, 而惡人之有禍也
  • 韓非子 眾人之為禮也, 以尊他人也 故時勸時衰 君子之為禮 以為其身 以為其身 故神之為上禮
  • 韓非子 眾人多而聖人寡,
  • 韓非子 聰明睿智, 天也 動靜思慮 人也
  • 韓非子 眾人之用神也躁, 躁則多費 多費之謂侈 聖人之用神也靜 靜則少費 少費之謂嗇
  • 韓非子 能保其身矣。
  • 韓非子 外希用甲兵, 而內禁淫奢

    Note that it is sometimes tempting to count the grammatical particles, sometimes not. Could there really be aestetic ambivalence in this respect? One wonders. ... There PARISON, in any case, is also imperfect.

  • 韓非子 上不屬天 而下不著地
  • 韓非子 故聖人衣足以犯寒, 食足以充虛
  • 韓非子 天得之以高, 地得之以藏
  • 韓非子 溺者多飲之即死, 渴者適飲之即生
  • 韓非子 人始於生而卒於死。 始之謂出
  • 韓非子 始之謂出, 卒之謂入
  • 韓非子 大姦作則小盜隨, 大姦唱則小盜和
  • 韓非子 身以積精為德, 家以資財為德
  • 韓非子 “以身觀身, 以家觀家 以鄉觀鄉 以邦觀邦 以天下觀天下
  • 道德經 無名天地之始。 有名,萬物之母,

    A typical instance of contrastive parallelism. The METAPHORA in 母 adds an element of CRESCENDO.

  • 道德經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 恒有欲以觀其徼

    故 supernumerary, as often. Exceedingly close parallelism.

  • 道德經 虛其心, 實其腹 弱其志 強其骨
  • 道德經 後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 道德經 寵為下得之若驚。 失之若驚

    得之若驚 / 失之若驚

  • 道德經 其上不1,
  • 道德經 迎之不見其首, 隨之不見其後
  • 道德經 執古之道 以御今之有
  • 道德經 唯之與阿, 相去幾何 善之與惡 相去若何
  • 道德經 故飄風不終朝, 驟雨不終日
  • 道德經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
  • 道德經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 道德經 知其雄, 守其雌
  • 道德經 知其白, 守其黑
  • 道德經 吉事尚左, 凶事尚右
  • 道德經 偏將軍居左, 上將軍居右
  • 道德經 知人者智, 自知者 勝人者有力 自勝者

    Note the deviation in the penultimate member.

  • 道德經 上德不德 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 是以無德
  • 道德經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 道德經 上仁為之 而無以為 上義為之 而有以為 上禮為之 而莫之應 則攘臂而扔之
  • 道德經 故貴以賤為本, 高以下為基
  • 道德經 故物或損之而益, 或益之而損
  • 道德經 天下有道, 卻走馬以糞 天下無道 戎馬生於郊
  • 道德經 為學日益。 為道日損
  • 道德經 生之徒, 死之徒十有三
  • 道德經 塞其兌, 閉其門 終身不勤 啟其兌 濟其事 終身不救
  • 道德經 故不可得而親。 亦不可得而踈 不可得而利 亦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貴 亦不可得而賤
  • 道德經 我無為 而民自化 我好靜 而民自正 我無事 而民自富 我無欲
  • 道德經 禍尚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
  • 道德經 故大國以下小國, 則取小邦 小邦以下大邦 則取於大邦
  • 道德經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 小邦者不過欲入事人
  • 道德經 故以智治國, 邦之賊也 不以智治邦 國之福也
  • 道德經 夫慈以戰則勝, 以守則固
  • 道德經 是以聖人自知 而不自見也 自愛而不自貴也
  • 道德經 勇於敢則殺。 勇於不敢者則活
  • 道德經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堅強
  • 道德經 草木之生也柔脆, 其死也枯槁
  • 道德經 故堅強者死之徒, 堅強者死之徒也 柔弱者生之徒也
  • 道德經   強大處下, 柔弱處上
  • 道德經 高者抑之, 下者舉之
  • 道德經 有餘者損之, 不足者補之
  • 道德經 天之道, 損有餘 而補不足 人之道則不然 損不足 以奉有餘

    Interrupted at line 10 by the emphasis on ANTITHESIS: 則不然

  • 道德經 弱之勝強, 柔之勝剛
  • 道德經 有德司契, 無德司徹
  • 論語 入則孝, 出則悌
  • 論語 求之與? 抑與之與
  • 論語 「父在, 觀其志 父沒 觀其行
  • 論語 「道之以政, 齊之以刑
  • 論語 「生,事之以禮; 葬之以禮
  • 論語 「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比而不周
  • 論語 「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
  • 論語 知之為知之, 不知為不知
  • 論語 大車無輗, 小車無軏
  • 論語 爾愛其羊, 我愛其禮
  • 論語 「君子喻於義, 小人喻於利
  • 論語 「始吾於人也, 聽其言而信其行 今吾於人也 聽其言而觀其行
  • 論語 邦有道, 則知 邦無道 則愚
  • 論語 「質勝文則野, 文勝質則史
  • 論語 知者動, 仁者靜
  • 論語 君子可逝也, 不可陷也 可欺也 不可罔也

    Note that here as elsewhere the main subject must be counted out.

  • 論語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達而達人
  • 論語 擇其善者而從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The slight break of the PARISON does not seem to matter.

  • 論語 「與其進也, 不與其退也 唯何甚 人絜己以進 與其絜也 不保其往也
  • 論語 有若無, 實若虛
  • 論語 天下有道則見, 無道則隱
  • 論語 邦有道, 貧且賤焉 恥也 邦無道 富且貴焉 恥也
  • 論語 吾見其進也, 未見其止也
  • 論語 立不中門, 行不履閾
  • 論語 上如揖, 下如授
  • 論語 「先進於禮樂, 野人也 後進於禮樂 君子也
  • 論語 「求也退, 故進之 由也兼人 故退之
  • 論語 「百姓足, 君孰與不足 百姓不足 君孰與足
  • 論語 愛之欲其生, 惡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 又欲其死
  • 論語 「君子成人之美, 不成人之惡
  • 論語 君子之德,
  • 論語 「其身正,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Approximate

  • 論語 「近者說, 遠者來
  • 論語 「言必信, 行必果
  • 論語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 論語 「君子泰而不驕; 小人驕而不泰
  • 論語 「邦有道, 危言 危行 邦無道 危行 言孫
  • 論語 「有德者, 必有言 有言者 不必有德 仁者 必有勇 勇者 不必有仁
  • 論語 「貧而無怨,
  • 論語 見利思義, 見危授命
  • 論語 「君子上達; 小人下達
  • 論語 「古之學者為己; 今之學者為人
  • 論語 「君子恥其言 而過其行
  • 論語 以直報怨, 以德報德

    Also anaphoric.

  • 論語 「道之將行也與? 命也 道之將廢也與 命也
  • 論語 邦有道, 如矢 邦無道 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
  • 論語 「可與言, 而不與言 失人 不可與言 而與之言 失言
  • 論語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 論語 「人無遠慮, 必有近憂

    Pseudo.

  • 論語 「君子求諸己; 小人求諸人
  • 論語 「君子不以言舉人; 不以人廢言
  • 論語 誰毀誰譽?
  • 論語 「眾惡之, 必察焉 眾好之 必察焉
  • 論語 「吾嘗終日不食, 終夜不寢
  • 論語 「君子不可小知, 而可大受也 小人不可大受 而可小知也
  • 論語 「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 論語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貧而患不安
  • 論語 「天下有道, 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無道 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 論語 「益者三友, 損者三友
  • 論語 「生而知之者, 上也 學而知之者 次也
  • 論語 困而不學, 民斯為下矣

    Incomplete parison.

  • 論語 「性相近也, 習相遠也
  • 論語 『君子學道則愛人; 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 論語 邇之事父, 遠之事君
  • 論語 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 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 論語 「直道而事人, 焉往而不三黜 枉道而事人 何必去父母之邦
  • 論語 往者不可諫, 來者猶可追
  • 論語 言中倫, 行中慮
  • 論語 「士見危致命, 見得思義
  • 論語 焉能為有? 焉能為亡
  • 論語 「百工居肆以成其事; 君子學以致其道
  • 論語 過也, 人皆見之 更也
  • 論語 賢者識其大者, 不賢者識其小者
  • 論語 「君子一言以為知, 一言以為不知
  • 論語 其生也榮, 其死也哀
  • 莊子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
  • 莊子 且舉世而譽之 而不加勸 舉世而非之 而不加沮
  • 莊子 其大本擁腫 而不中繩墨 其小枝卷曲 而不中規矩
  • 莊子 今夫斄牛, 其大若垂天之雲
  • 莊子 形固可使如槁木, 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莊子 今之隱几者, 非昔之隱几者也
  • 莊子 前者唱于 而隨者唱喁
  • 莊子 泠風則小和, 飄風則大和
  • 莊子 大知閑閑, 小知閒閒
  • 莊子 小恐惴惴, 大恐縵縵
  • 莊子 其發若機栝, 其司是非之謂也 其留如詛盟 其守勝之謂也
  • 莊子 自彼則不見, 自知則知之
  • 莊子 自彼則不見, 自知則知之
  • 莊子 故曰彼出於是, 是亦因彼
  • 莊子 故曰莫若以明。
  • 莊子 其分也,成也; 其成也毀也
  • 莊子 有成與虧,
  • 莊子 若是而可謂成乎? 雖我亦成也 若是而不可謂成乎 物與我無成也
  • 莊子 不知其與是類乎? 其與是不類乎
  • 莊子 六合之外, 聖人存而不論 六合之內 聖人論而不議
  • 莊子 注焉而不滿, 酌焉而不竭
  • 莊子 大澤焚而不能熱, 河漢沍而不能寒
  • 莊子 不就利, 不違害 不喜求 不緣道
  • 莊子 眾人役役, 聖人愚芚
  • 莊子 「曩子行, 今子止 曩子坐 今子起